来自日本产业界的声音:设施管理的活用
我从2014年4月份开始在我工作的大学里负责与设施有关的工作,需要声明一点:在此介绍的内容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我们学校的组织性观点。
作为开放式创新集合点的大学
最古典的创新模式是伟大科学产生创新的科学推动型模式。从设施的立场来看,这种科学基础研究需要庞大的装置。相对于此,也有市场推进型创新模式。这需要创新需求与课题的定义非常明确才行。为此,拥有各种知识与经验的组织和人员聚集在一起进行开放式创新由于大学处在中立的立场,因此以大学为主体进行开放式创新的事例越来越多了。
康奈尔大学坐落在美国纽约州美丽的大学城市,他们正准备在距离370公里之外的纽约东河建设大型校园。位于英国伦敦的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ICL)在主校区西侧大约3公里的地方正在建设名为“帝国西”的新校区。自从雷曼危机之后,英国唯一人口在增加的城市是剑桥,位于剑桥大学西侧的西剑桥地区大学校园伸展至此,企业在陆续创业。可以说研究型大学的设施战略已经发展成城市型了。
在此背景之下,与其说持有设施本身,不如说由此产生的经验与创造力已经成为竞争力的基础,这一点是巨大的社会变化。
站在大学的立场上来看,设施管理所包含的意义与作用正在发生变化。考虑到我们的大学,今后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课题。
创建时的资料被完整保存的东大综合图书馆
东京大学综合图书馆坐落在我们大学的本乡校区,是原总长内田祥三先生(1885-1972)设计、大约九十年前建成的。现在它的前院中正在进行建设深度约为40米左右的书库工程。这是一个连续性项目,要把变拥挤了的书库转移到地下,同时扩充学生的学习空间,新建书库以及大改造。
进行这种改造工程时第一是要搜集信息,在此特别深深地感到内田先生的伟大,是因为图书馆创建时的资料都被完好地保存着。先生当年保留的资料被遗属存放在东京都公文书馆(译注:类似于我国的档案馆)中。
不仅是图纸,就连施工时的记录资料也保存完好。因为当年图纸的绘图方法没有明确绘制桩,在改造时就不清楚是否有桩,从保存的资料中分析,出于两个理由基本可以判断大概是没有桩的。其中的一个理由是在保存的带有日期的施工照片中没有桩。还有就是从工期推断,以常识判断是不可能打桩的。
九十年前先辈们的可持续性建筑
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改造工程时有原始资料的重要性,为此要感谢内田先生。同时实际上还有一件令人惭愧的事,就是我们发现没有竣工之后的资料。为此我们在进行改造工程时,不得不对九十年前至今都发生过哪些变化而做各种各样的调查与推断。
例如在综合图书馆有非常庄严的楼梯。不过经过仔细调查得知,在这个大楼梯上曾经从屋顶天窗上洒落下来非常庄严的自然光,这是通过调查首次得知的。图书馆变拥挤之后,增加了楼面,现在这个楼梯是用人工照明的。从建筑文化的角度来看,虽然说想要增加楼面,但是可以做的事情与不可以做的事情还是有别的。
最近经常有人提起“可持续性建筑”这个词。九十年前的先辈们没有现在这样的空调技术,换气基本通过采用很高的层高、进行自然换气的剖面与设置窗户等手段实现。此外,也不能充分使用人工照明,设计上利用采光井等手段让地下室也基本可以照射到天空光、自然光,以及在有人的地方才配备暖气等。现在来看这是拥有不使用能源就能维持换气的优秀设计思想的建筑。
由此考虑还是应该对照着记录来恢复这些设计。这也是因为有资料留存才能实现的。
本文为《现代物业》、 设施管理网(cnfm2001.com)联合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xdwyxm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