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管如何为台湾第一银行云端金融博物馆增值

计划缘起与目的

现代物业的发展,从早期的安全维护工作,到现在结合科技、管理、文化创新,不断地向前发展与突破,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物业与设施的创新规划,创造了新的建筑物业及其服务。本论文所提出之研究,以台湾第一银行云端金融博物馆之规划完成作为案例,即以实体建筑空间与虚拟数字网络平台相结合,以科技与创新相结合,达到企业社会责任结合物业管理的理念与实践的目的。

1899年所成立的台湾第一商业银行,迄今有110余年发展历程,现已建立岛内二百余分行,海外据点亦近30家。本计划缘起于筹设岛内第一座金融博物馆,宣扬台湾金融金控经济发展历程之构想。今以“建立国际宣传平台,聚焦世界金融核心,联系海外观光轴线,编织岛内区域景点网络,营销企业文创品牌,落实文化保存理念,建构时代教育桥梁,深耕小区公益服务”为企业形象轴心议题,透过专业组织团队扩建第一商业银行行史馆。

第一商业银行行史馆建议定位在:回顾日治时期台湾的金融环境与银行机构,了解战后台湾金融企业贡献,认同企业未来展望与行动;同时结合历史典藏、知识教育、观光营销、小区服务四大核心主轴,如图1所示。

空间规划——云端金融博物馆

空间规划以第一银行《台湾贮蓄银行、台湾商工银行、嘉义银行、新高银行以及第一银行各分行搜集整理各时期的文物资料》等完成数字化的素材,进行加值服务与互动设计应用,建立一整合实体空间与网络空间之虚实合一的云端博物馆。

本案所拟之云端博物馆以“数字典藏内容云端化”及“博物馆实体空间有机化”为两大策展主轴,透过虚实合一之信息与信息流设计,连结人、环境、内容三个元素,使三者合一,在人与内容之间跨越时空多元互动,在人与博物馆之间形成一生态系统,如图2所示。

展示主题架构与布展计划

展示主题架构

本展示计划结合历史、文化、生活、教育及永续经营理念,开创台湾金融历史展示教育模式。在整体展示流程方面,乃据历史发展之历时性轴向,依序从日治时期、战后初期至近年发展,设定十四个展示主题。

各主题所呈现的内容依据题型与展示特点的不同,区分静态展示、多媒体互动体验、文物保存与展示及空间情境营造四大类别,每个类别再细分不一样的展示方式。

布展计划

布展之规划,可分为常设展及主题特展两种,目前就既有行史馆文物以及外部征集之档案,已拟订十三个相关主题(见表1)。

基于保持文物不受损害原则,及受到展示空间之限制,常设展的十三个主题中,文物采取定期轮展的方式呈现,不仅延长文物之保存寿命,亦使展区能多元的呈现,如图3所示。

除了常设展所策划之十三个主题外,其余文物可利用主题特展的方式,进行布展展示。

空间规划

空间规划配合布展计划,以静态展示、多媒体互动体验、文物保存与展示及空间情境营造为规划原则,强调古典雅致之历史空间感。规划内容着重于实体空间与数字软件,让参观者与现场静态展示与数字信息多元交流,产生有机化之互动(图4)。一楼规划分区为入口意象、艺文特展、大事记与小区书房,如图5所示。二楼规划作为行史展览主要区域,分区为精神象征、企业起源、互动APP、文创书坊、社会关怀等,如图6所示。三楼规划主要作为国际交流及特色分行之介绍,分区为金融知识走廊、深耕台湾、分行展示、简报室等,如图7所示。




典藏内容云端化

博物馆网站为本计划所有数字互动内容之载具,除了扮演博物馆本身的角色之外,更作为相关内容之入口,方便使用者能够一站查找所有的服务与内容。本计划将数字典藏数据环境以在线博物馆建置:参考美国金融博物馆(Museum of American Finance),建置一与实体博物馆相互对应的在线数位博物馆。

营运管理——企业社会责任之实践

“企业社会责任”(CSR)是企业将其收益回馈与贡献于社会的作为,是现代企业实现永续经营的重要使命。2008年底以美国为震央的金融海啸席卷世界,专家学者深究其核心原因,认为是狂飙三十年的资本主义出了问题。在这个经济萧条艰难的时刻,企业社会责任,可能不再只是支出而相对的是投资;也不再仅是形象或回馈,而更是重启经济活力的关键。经过了金融海啸的剧烈冲击,国际组织、各国政府、甚至社会大众,都更清楚地认识到,愿意负起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考虑CSR的企业用创新为社会创造价值,把资源投入在员工、小区,将是未来发展的新动能、新典范。

“社会企业”是执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新兴方式,其核心理念系将企业营运之核心主题与社会元素共生(例如小区民众、特定族群等),使企业主体与社会能量完整结合,在创造商业利益的目标上,共同建立起一有机化的营运生态系统。相较于传统企业社会责任单方向的回馈方式,“社会企业”更具双方互助与互惠的特点,是值得现代企业思考其社会使命与相关作为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利用台湾第一银行百年来所累积的文物数据,建立一开放式的社会-企业合作架构,由银行免费提供历史文化内容与素材,与社会中的新兴文化与艺术创作者进行合作,在双方互助互惠、共同实现商业利益的目标下,由文化与艺术创作者对银行的历史文物与素材进行设计创作与创意加值,使银行的史料文物等内容,由原先历史文物的定位,转化成同时兼具历史文化与商业价值之文创商品。

在营运与营销规划方面,本研究运用新兴信息网络与互动技术,为上述所创作之文创商品,提出整合实体空间与网络空间之虚实合一的金融博物馆。其中,实体空间除了提供给文化与艺术创作者共享工作空间与主题策展空间之外,也同时整合了静态、显示、互动、通讯与感知等实体信息设备,对小区民众与外来旅客提供与文创作品多元化的近距离互动,期待藉此促进参访者对台湾金融历史文化的了解,进而增加其对历史文创商品的兴趣、喜好与购买动机。

另一方面,云端化的展览空间则是透过将金融历史文化等素材进行数字化转换,使过去典藏的实体文物转换成数字内容,透过包括博物馆主题网站、行动APP、社群网络(Facebook, Plurk)与影音频道(Youtube)等信息与网络媒介,提供网络参访者远程参与的机会及国际化交流的契机。此云端展览空间运用多媒体互动技术,让网络参访者能与百年来的历史文物进行跨越时空的多元互动。期待藉此机制之设计,同时达到促进参访者提升对台湾金融历史文化的了解与兴趣,并增加参访者对实体博物馆参访的动机,及在线购买意愿。

整体而言,本研究所提之社会企业营运架构,让第一银行与文化艺术创作者建立一双方互惠之协同营运模式,并由第一银行提供一跨越实体空间与网络空间之虚实整合金融博物馆作为商业营运与产品营销平台。透过此平台所衍生的“社会企业机制”为典藏历史文物与文创设计商品提供包括数字展示、知识教育、商品营销、社会互动等功能,以达到企业声望拓展,形象价值提升的核心目的。

企业社会责任与物业管理之理念与实践

近代产业强调企业经营发展必须与企业社会责任结合,因此,为了达到回馈与对社会正向影响的目的,除了善尽产业责任以外,也要肩负起社会责任。从社会参与帮助各种弱势团体到环保节能,以至追求永续发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一银行史馆对于管理维护,在规划时即纳入考虑,利用科技管理之智能型建筑、照明控制、空调节能等各种设施,除了可以对展品在不同的情境中展示呈现以外,还可以有效地达到节能、降低内部资源浪费的功能。

结论与建议

银行行史馆展示空间的呈现,大多属于静态展示,主要内容包含了历年大事记、历年优良事迹、行史发展等文书、相片、模型等静态数据。近年新建置的银行行史馆等金融主题展示馆,则已迈入搭配多媒体数字展示之新里程碑。

以2011年10月甫开馆的上海储蓄商业银行行史馆为例,除传统的静态展示外,尚有部分内容,如中国旅行社等,是以多媒体方式呈现,并具教育、推广等数字功能。2012年12月开馆的台湾股票博物馆,则更进一步增加甚为简易的互动软件。因应科技时代的来临,很显然地,行史馆已然自传统的静态展示手法,跃进为具多功能的数字展示方式。

对于向来首居台湾行库领导地位的第一银行而言,不论是其所具有已跨越三个世纪且深系台湾金融发展的历史,抑或是所藏文物所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历史价值,对于现阶段建置金融博物馆所必要的基本要件与实力皆已然具备。

本研究经由分析探讨提出台湾第一银行行史馆之主要规划其特色为:

(一)规划强调人、实体与数字互动之云端金融博物馆;

(二)物业管理则强调以智能型科技达到互动展示、节能、永续发展之功能;

(三)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之实践。

因此,透过云端博物馆的形式,将金融相关之数字典藏文物进行创意加值,并且透过多媒体互动平台与社群网络技术,藉由典藏文物之多元价值呈现与民众直接交流,以建立第一银行社会企业永续发展所应具有之根基,并强化提高社会大众、员工、小区等各界,对一银良好形象的认知与社会企业责任的实践,以达到企业完成社会企业责任的目的。

(本文同文作者:廖丽敏、温明辉,原载于《现代物业·新业主》2013年第12期/总第278期)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为《现代物业》、 设施管理网(cnfm2001.com)联合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xdwyxmt@126.com。

     

© 2019 中国设施管理网  |   滇ICP备19007344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