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医院应用冰蓄冷系统

     
      医院建筑是公共建筑中能耗最高的建筑类型之一,其能耗约为一般公共建筑能耗的1.6-2倍。根据文献统计,与医院建筑相关的暖通空调系统约占医院建筑总能耗的50%以上,而暖通空调系统的冷热源能耗又占到该系统总能耗的50%左右。由此可见,降低暖通空调系统冷热源的能耗、提高冷热源空调系统能效,成为医院建筑节能工作的关键之一。如何在新建医院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降低碳排放,以更低成本为医、护、患及工作人员提供健康、舒适、安全、高效、便捷的绿色建筑是我们永不褪色的话题。
      随着国家建设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型建筑理念的贯彻落实,在建筑领域各项节能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其中,冰蓄冷供冷技术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得到了应用。对于医院,制冷系统是其耗能大户。本着合理控制工程投资规模、降低运行成本的原则,本文试总结医院冰蓄冷系统的建设经验。
 
      建筑空调冷负荷分析
      在不用蓄能空调的建筑物中空调冷负荷有如下特点:
      1、空调年运行负荷率低。一般达到设计负荷50%以下的运行时间占全年运行时间的70%。
      2、空调冷负荷日负荷曲线一般同电网用电曲线同步。
      3、空调用电量高峰时达到城市总用电负荷的25%-30%,加大了电网的峰谷荷用电差。为此加强用电需求侧管理势在必行。
      冰蓄冷空调技术的应用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实现电网移峰填谷,降低了运行的能耗成本。同时也大大地降低了管理和服务成本。故冰蓄冷空调是医院建设优先选择的一种技术。
 
      冰蓄冷系统流程
      蓄能空调,是指建筑物空调所需冷(热)负荷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在非使用空调时间制备好,将其能量蓄存起来供空调时使用。当空调使用时间与非空调使用时间和电网高峰及低谷时间同步时,就将电网高峰时的空调用量转移至电网低谷时使用,达到节约电费、少建峰期电站的目的。
      其中蓄能装置要达到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1、稳定的低温融冰出口温度。
      2、较高的传热效率,保证足够的融冰速度。
      3、最佳的融冰效率。
 
      自动控制系统
      自控系统可根据以往的日建筑负荷分布图和预报的气温,产生当天的预测性负荷分布图,使系统在优化控制模式下运行,使运行费用最少。
 

 
图1    冰蓄冷系统流程图
      综合效果分析
      冰蓄冷系统的优点
      1、平衡电网峰谷荷,减缓电厂建设。
      2、制冷主机容量减少,减少空调系统电力增容费。
      3、利用电网峰谷荷电力差价,降低空调运行费用。
      4、冷冻水温度可降到1℃-4℃,可实现低温送风,节省水、风输送系统的投资和能耗。
      5、相对湿度较低,提高空调品质,防止中央空调综合症。
      6、具有应急冷源,提高空调可靠性。
      冰蓄冷系统的缺点
      1、常在不计电力增容费的前提下,其一次性投资比常规空调大,增加约30%左右。
      2、蓄冰装置安装需要较大的安放面积和空间。
      3、制冷蓄冰时主机效率比在空调工况下运行率低。
 
       系统要求
       运行大部分时间则可采用单融冰优先模式,其次可采用融冰+供冷、单供冷、制冰+供冷、单制冰等工况。
       冰蓄冷系统载冷剂采用容积百分比为25%乙二醇水溶液。
       冰蓄冷系统作为空调冷源的一次侧,通过板式热交换器向大楼提供空调冷冻水。
 
       采用冰蓄冷技术节约案例
       北京A医院外科大楼冰蓄冷系统较常规制冷系统每个制冷季节约69万元,每天节约4,600元;南京B医院冰蓄冷系统较常规制冷系统每个制冷季节约50万元,每天节约3,300元;北京C医院病房楼冰蓄冷系统较常规制冷系统每个制冷季节约30万元,每天节约2,000元。
       按照冰蓄冷系统进行设计,约3-5年收回因采用冰蓄冷设备而增加的投资费用。
       导入预防性维修的策略,将设备分解至能独立更换的最小单元,设定生命周期,根据配件寿命制订维护保养计划与标准并实施。建立设施设备评估机制,每半年进行一次全方位评估。
 
       小结
       蓄冰空调的原理是利用晚上谷电制冷制冰,白天峰电时融冰供冷,晚上以低价的谷电制冰,白天峰电高价时融冰供冷,综合省电费约30%。对电网移峰填谷、缓解峰谷供求不平衡有利。但要注意:1、机房一次性投资增加约30%;2、蓄冰槽、罐都要较大的安放面积和空间;3、多次换热的损失;4、几级制冷、释冷、换热加压泵的流量、扬程都应计算精准;5、将设备调试至最佳状态才能获得最佳高效节能,否则达不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作者单位:深圳玖伊绿色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原载于《现代物业·设施管理》2020年11期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为《现代物业》、 设施管理网(cnfm2001.com)联合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xdwyxm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