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海纳”究竟是敌是友?

2017年12月22日腾讯公司在“互联网+”生态合作伙伴峰会上,正式发布首个智慧社区开放平台“腾讯海纳”,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连接物管、居民、政府、媒体和社区服务提供方,形成“互联网+社区”一站式解决方案,打造智慧社区健康生态。

“腾讯海纳”平台上线的消息传出的时候,相信所有布局社区平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物业管理公司都会在内心打几了个巨大的问号:腾讯海纳平台到底会给物业服务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对我们物业管理公司现有平台的影响和冲击究竟有多大?物业管理公司的平台战略布局该如何改变?对“腾讯海纳”深度合作还是坚决抵制?这些都值得我们从根本上去探讨。

“腾讯海纳”社区主要功能

“腾讯海纳”通过与丰巢合作快递代收业务,实现快递代收流程。用户收到小区的推送信息后,凭借领取码就能在物管代收点领取快递,提升效率,大幅降低丢件率。

“腾讯海纳”为业主提供智能门禁服务,在微信扫码进入智能门禁小程序后可自动生成开门码,有客人前来拜访,可以使用临时生成的二维码,扫一扫即可开门,便捷又安全。


“腾讯海纳”服务整合

致力于打造智慧社区开放平台的“腾讯海纳”,通过物管授权的微信服务号连接社区服务各环节,形成智慧社区健康生态。据悉,基于微信、QQ、QQ浏览器、腾讯新闻、手机管家等五大流量平台,“腾讯海纳”搭载面向物业管理公司、政府和商家的开放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平台,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效率,消除物业与业主之间的沟通障碍。

“腾讯海纳”可为业主提供智能门禁、智能停车场、线上投诉报修等“互联网+”服务。用户只需关注自己所在小区的微信公众号,即可享受高效、便捷的物业服务,有效提升满意度。

与此同时,“腾讯海纳”还支持物管消息定向发送到个人,提高物业管理各类信息的触达率,增强物管与业主之间的沟通能力。

腾讯海纳想做什么?

从宏观角度来说,腾讯要打造自己的商业生态,以及线上线下完整生态链场景。线下场景包括线下流量入口以及线下延伸支付,同时还可以将用户在线上产生的碎片化数据结合线下消费行为数据逐渐完善自己的大数据体系。但是从商业逻辑出发,腾讯海纳平台主要实现的是连接和信息整合。


“腾讯海纳”链接方式

“连接”两个字看起来简单,实则不然。几乎所有创新的商业模式和产品都有一个核心,就是他们都促进了连接。

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无论腾讯微信、新浪微博还是陌陌都促进人与人之间连接,区别在于微信是连接熟人的社交沟通平台,微博则是社交媒体平台,而陌陌属于陌生人社交。这些商业模式成功的共同点,就是通过产品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其次是人与商业资源之间的连接,例如美团、口碑等外卖平台就是促进了人与餐饮机构之间的连接,还有去哪儿、携程也是促进了人与旅游机构、酒店、航空公司和旅游景点这类商业资源之间的连接。

最后是人与信息的连接,很多共享经济模式就是遵循着这个规律。我们熟知的出行平台如滴滴、摩拜等就是通过平台匹配消费者和车辆或是提供车辆和驾驶服务的车主等供需信息来实现。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创新促进人与人之间连接、人与商业资源连接、人与信息连接的工具或者平台都会获得成功,所以任何商业模式创新的根本是要看是否创新了连接。腾讯海纳和物业管理公司的平台无疑是做到了创新连接这一点的,但是仅凭着创新连接就能打造成功的商业化平台吗?好的平台商业化模式至少具备以下几点:

规模为王

任何想在平台化商业模式方面想有所作为的互联网平台或者是移动互联网应用,都需要具备一定规模,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流量规模。微信平台的用户规模毋庸置疑,可是物业管理公司平台的用户规模始终局限在自己的地域范围之内,就算是行业排名第一的万科物业旗下的“住这儿”平台也始终无法突破千万用户体量。虽然物业服务行业也在打造物业联盟平台,如长城物业的“一应联盟”就联合了400多家物业管理公司和2,000万用户,可是这个体量在微信的9.63亿月活用户面前始终都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从微信开放给物管的入口来看,“腾讯海纳”依然是走腾讯惯用的流量为王路线,将传统物业领域高频、刚需、高活跃度的功能如智能门禁、快递代收等作为流量入口,同时还开发了停车交费和生活交费等资金流量入口。不得不说这些功能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汹涌,对于某些完全不具备平台开发能力和资金的小物业管理公司,与“腾讯海纳”合作无疑是提高用户体验和客户满意度的一个绝佳入口。可是对于那些大型的拥有自己研发平台的物业管理公司,一旦与“腾讯海纳”达成合作,这些功能将转移自有物业服务平台的大部分流量。更何况物业服务平台的用户黏性本身就不高,用户对平台毫无依赖性,物业服务平台也不能触碰到用户的痛点为用户创造价值,如果合作则意味着用户数据的外流。

可是腾讯始终是互联网公司以及平台模式,如果不能对接物管的后台支撑系统,这套“腾讯海纳”也仅仅是一套轻渗透的工具,也许会影响物业管理公司的社区O2O平台流量,短期内并不会对物业管理公司内部的管理系统和物联网平台产生影响。但是物业管理公司一定要用好“腾讯海纳”这个服务工具,通过平台工具拉近与客户的距离。腾讯虽有“海纳”,仅仅是因为微信成为了主流平台的流量入口绑架了物业服务平台的用户流量而已,深耕服务和线下或者物业服务链下的某个垂直领域依然可以将用户牢牢地绑在自己的平台上。我们始终相信,在消费升级的时代,服务也逐渐转向升级和个性化,通用型工具也许会一时间风头无二,但是线下纵深的领域始终有一片待物业管理开发的地方。

物业管理公司在做好自身平台战略规划的同时,绝对不能忽略“腾讯海纳”平台具有的同边效应和跨边效应。所谓的同边效应是指当使用某个平台的用户越多,它会吸引更多的用户来用这个平台,如早期的QQ就是一个例子。跨边效应表现为平台一侧的用户增多的时候,会吸引另外一侧的用户增多,如招聘网站,如果招聘的公司增多自然也会吸引更多的应聘者。据MI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腾讯海纳”所属腾讯事业群)内部消息,“腾讯海纳”刚刚上线第一个月就加入了130多家物业管理公司,大型物业管理公司虽然有自己研发的平台与之抗衡,一旦“腾讯海纳”平台形成了同边效应和跨边效应,则会引导行业趋势和用户的行为趋向,这些都会使得大型物业管理公司不得不用“海纳”作为社区入口工具。

建立体系性依赖

从商业角度可以理解为平台为用户带来价值,从而产生用户黏性。经过研究发现任何平台如果针对用户产生黏性的功能相对单一的话,那么这个平台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这就是微信、支付宝平台构建生态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一个业务吸引用户,然后不断地更新迭代产品为用户创造更多增值点,逐渐从单一业务平台发展为综合业务平台。我们熟悉的Windows系统就是最好的例子。Windows不仅仅是一个平台系统,它能为我们处理大量的文档、图片,我们日常工作所依赖的软件都是架构在Windows系统之上,这种体系性依赖让用户于平台的黏性增加,甚至形成转网壁垒。为什么支付宝和微信要烧钱引导线下用户支付,无非都是想高筑自己的平台壁垒,让流量实实在在的在自己的平台之上。

“腾讯海纳”只是将微信平台的社交功能做了延伸,将“海纳”平台作为增加用户黏性的壁垒,相信这只是腾讯与阿里争夺社区流量的一场小战争;可是对于物业管理公司平台来说,本身毫无平台壁垒可言,获客成本高,但是客户流失率更高,与其花钱运营社区O2O平台,不如与平台合作减少运营成本。BAT虽然有钱、有流量、有平台,可是并没有线下,物业管理公司利用自身地域优势做好线下服务一样能够与用户产生共鸣。

开放才能致胜

我们看到BAT在夯实自己主营业务的同时,大量投资产业链下的企业,通过结盟渗透到各个领域来丰富自身布局完善商业系统。互联网行业比较成功的平台基本都发布了自己的开放平台计划,这些独角兽平台都未雨绸缪,并意识到了仅仅靠自身产生的内容或者提供给用户的价值带来的流量始终有限,只有把自己变成一个巨型的容纳性平台,开放API接口引入更多的开发者或者是内容产生者和服务提供者才能打造自己牢不可破的商业帝国。

最后,我想说,“腾讯海纳”也许只是腾讯商业帝国的一个指端末节,但是对于物业管理公司和平台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为流量绑架会来带趋势,而趋势是不可挡的。物业管理公司应该深入分析自身发展轨迹以及梳理资源,再好好考虑未来该走向何方。

原载于《现代物业·新业主》2018年2-3期/总第415期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为《现代物业》、 设施管理网(cnfm2001.com)联合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xdwyxm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