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中心的大动脉——共同管廊

  原载于《现代物业·新业主》2019年12期/总第479期
 


栏目主持:张烜
 

苏州中心项目集多地块、多业态于一体,各类能源管线众多。通过这些“毛细血管”,才能给这座城中城提供持续运转的能量。但是,如何让众多“毛细血管”铺设有效接入用能区域,并持续有效地供应,是需要着重研究的课题。

难点有四方面:首先,苏州中心集多种业态于一体,能源的供给要满足不同业态的个性需求,后期维护要尽量减少互相的干扰;其次,轨道1号线从项目正中穿过,集中能源站的设置使管线无论如何都必须跨轨道;再次,星洲街作为商业街成扇形围合住商场,后期管线的施工以及维护不能对这条主要的交通要道产生干扰;最后,能源管线和其他机电设备一样,要被“隐藏”起来,保证地面景观的干净平整。

考虑到以上种种因素,结合国际各大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反复分析研究,最终苏州中心并没有采用常规的将管线在覆土中埋地敷设或在地下室顶部吊装的方式,而是在星洲街下方,为这些管线造了一条长800米、宽11米、高2.8米的小型隧道——共同管廊。这条共同管廊就像一条大动脉,将电力、通信、供冷、供热、给排水等“毛细血管”们都包裹在其中。整个苏州中心运行的能源,就通过这条“大动脉”源源不断地输送过去。
 

共同管廊位置示意图
 

共同管廊于19世纪发源于欧洲,随着城市高度集中,城市公共空间用地矛盾开始凸显,近几年中国共同管廊的建设也被有力推进。作为“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这条集合了各种管线的“能源大动脉”有着多方面的优势。这条共同管廊全长800米,地下共同管廊区域面积约11,545平方米。 就像一条能源大动脉将电力、通信、供冷、供热、给排水等“毛细血管”们都包裹在其中。一方面,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的共同管廊可以方便即时增减管线、维修和日常管理,从而保证能源的有效供给而不间断,也保证了上方的星洲街后期不用“开膛破肚”;另一方面,各种管线汇集于综合管廊内,布置紧凑合理,有效利用地下空间,节约用地,还空间于绿地与人。“隐藏”了设备、管线、杆柱及各种管线的检查井等,不但增加了设备的耐久性,也使苏州中心地面景观更加干净、整洁。

在看不见的地下,苏州中心的“血液”,就顺着这条能源大动脉,将集中式能源站的热冷能源、市政电力、水等源源不断地流向每一个角落,保证苏州中心24小时的活力。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为《现代物业》、 设施管理网(cnfm2001.com)联合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xdwyxm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