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恩·汤普金斯:提升资产管理专业水准的机遇

资产管理行业对于企业运营以及个人投资者具有重要价值,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具有深层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中国国内投资者投资海外市场的需求也在增加,资产管理的国际化渐成趋势。

2016年10月5日,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与国际设施管理协会(IFMA)在圣地亚哥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合作推出全球设施管理职业规划。通过学习解决方案,国际资质等方面的合作,使得设施管理的职业范围和潜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10月20日-21日,IFMA全球工作环境亚洲峰会暨展览会在上海举办,也将本次意义重大的合作在亚太区正式推出。此次峰会覆盖设施管理行业以及工作环境各方面专业人士,包括设施管理、不动产、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工程、建筑、设计、安保和其他相关行业。《现代物业》作为特邀独家专业媒体出席峰会,RICS全球CEO肖恩·汤普金斯(Sean Tompkins)先生在峰会期间接受了专访。汤普金斯先生提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际标准和国际资质的重要性。他认为,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国际化的战略眼光和专业技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带动整个行业快速发展。同时,资产管理和设施管理在中国既有市场需求又有政府推动,行业一定会发展得非常迅速。


肖恩·汤普金斯(Sean Tompkins)

《现代物业》:中国早期大部分的房地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因此RICS的估值专业标准并不能完全适用。那么,RICS评估标准要怎样在中国落地?

汤普金斯:RICS红皮书是国际估价标准。当外国的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时,他们需要采用国际标准。类似北京、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城市,外商投资会越来越多。随着国际化水平的提高,这些城市必将更普遍地采用国际标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资本走向国际市场。当中国资本进行全球投资时候,就需要使用到国际通用的标准。同时,当中国本土的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也需要选择具有国际认可资格的专业人员。

《现代物业》:RICS是否会根据中国的国情建立新的标准?

汤普金斯:RICS的目标之一是建立全球统一的标准,让行业使用同一种语言沟通。但是,任何一个国际化的标准,都需要考虑到本土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情况。例如国际估价标准红皮书,我们已经和中国本地专家一起开发中国版的红皮书,以适应中国本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分享一些案例和实践经验,帮助中国本土的企业提高国际化水平。

《现代物业》:成为RICS的一员,对个人、行业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帮助?

汤普金斯:RICS在土地、房地产、建筑及基建领域提倡并实行最高专业资格和标准。成立于1868年,如今已覆盖全球146个国家,拥有125,000名会员。

对个人而言,一旦获得RICS资格,您将意识到持有这样一个国际认可的专业资格,能为您带来巨大的商业效益,包括竞争优势、身份和地位、专业标准、质量保证、国际通行证,以及专业知识和资讯。我们做过薪酬调查,RICS会员和非会员在薪资水平上是有一定差距的。例如在英国,这个差距是每年七千英镑。

对企业而言,我们专业资格审定的“黄金标准”为市场提供了品质保证,为企业的业务增添了竞争优势。在专业发展方面的投资也有助于企业吸纳优秀人才,以提升企业生产力。

如今,中国有很多的年轻人希望未来能到国外发展,他们应该尽早获取国际认可的专业资格。

《现代物业》:在中国,有很多企业在设定薪资标准时,似乎更加认可由本国政府颁布的一些行业资格认证。

汤普金斯:确实如此。但我们也看到,在中国取得RICS会员资格的从业人员薪资水平的差异。当你去应聘一些国际公司,例如大家很熟悉的“房地产五大行”,如果你具备RICS会员资格,你将会得到更多。

《现代物业》:在课程方面,RICS是否会进行一些推广工作?是否有跟中国本土的专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

汤普金斯:目前,我们在中国有若干所合作院校。在这些院校里面,有RICS认证课程。学生在完成这些课程之后,可以申请RICS会员资格。

《现代物业》:目前,测量师行业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普及程度如何?

汤普金斯:我们进入中国大陆已经十年,目前拥有4,000多名会员;进入香港的时间早一些,目前拥有约8,000名会员。我们预期RICS在中国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RICS的目标并不是要发展足够多数量的会员,而是要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从业人员。在申请RICS资格的过程中,从业人员可能需要3-5年的时间使自身具备RICS专业胜任能力框架所要求的各项能力,否则是不能取得资格认证的。

目前,RICS中国在上海、北京、广州、重庆四个城市设有办公室。同时,在上海设立了专业能力发展中心,并推出了在线学习平台,支持本土从业人员提升专业能力,获取国际资格,从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脱颖而出。今年RICS还在中国计划了20场左右的专业活动,给本土的从业人员更多的学习解决方案。

《现代物业》:最近,武汉大学研制了一款会绘图和导航的机器人,它能够在空间内快速将空间的地形图绘制出来,并能自如到达指定位置,遇到障碍还可自己躲过。机器人能够帮助测量不利环境下的空间数据,在测量行业中是否可以运用?具体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汤普金斯:科技在房地产行业的应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例如,无人机可以帮助查看建筑施工进度和质量;卫星可以从外太空探测建筑部件的运行情况。VR技术已经应用于和客户做现场解说。带上VR眼镜,你就能够看到房子建成之后的模样。一些难以置信的科技手段被运用到了房地产行业里,但这还只是起步。我相信,在未来3-5年内,科技会给房地产行业带来更大的改变。

在测量行业同样如此,高科技可以被用来收集、整合数据,让管理更加高效。同时,专业人士在行业中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数据比以往更容易获得,所以从业人员的角色就会上升到提供建议的层面。原先由人工来操作的简单工作,很快就会被高科技的机器所取代。RICS曾经做过一个关于未来的调查研究,预测在未来十五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有20%的工作会被高科技或者机器人所取代。

《现代物业》:未来新科技的大规模发展,可能给全球范围内的测量行业带来什么影响?

汤普金斯:我认为科技的进步是对专业人士的激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提升自己。行业内的所有业务都会面临转型的契机,专业人士要更加依赖自己的口碑以及自身的项目经验。有些简单的、重复性的的工作,很容易被替代掉。

举个例子,我们现在都有手机App,不需要跑到银行去办业务。在银行里,从事基础工作的员工越来越少,反而现在越来越多的银行职员会在资金理财方面为你提供一些建议。比如我要进行一次几亿美金的投资,我一定不会在App上操作,而是会到银行去找专业人士沟通。

通过财务领域发生的改变,我们也可以预见房地产行业将来的发展趋势。我觉得科技是好东西,它使得人类不断地前进。

《现代物业》:城市快速发展,新建的项目势必会对老建筑造成一定影响。前几年,中国一些城市大拆大建,把很多有着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老建筑都拆掉了。但实际上,通过恰当的资产管理和设施管理,我们是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例如纽约的帝国大厦,经过精心的维护和适时更新,八九十年来始终健康地屹立在那里。您怎样看待这类情况?

汤普金斯:我非常认同您的观点。保留历史建筑,是一种很好的意识。一个城市就应该把各种文化相融合,古老的、现代的元素结合在一起,提供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生活工作空间,让人们各取所需。历史的建筑经过翻新,完全可以供现代使用。例如一些新起步的科技公司,可以把办公室设立在老建筑里,非常有感觉。

《现代物业》: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新兴的创新价值结合在一起,能够赋予建筑一个新的生命体系。在上海就有很多类似的空间,例如上海的一些创业园区、上海8号桥等。

汤普金斯:在世界上很多地方,老建筑比新建筑更值钱。如果在伦敦买一套有百年历史的房子,要比买一个新房子贵得多。

我来到上海,看到了一些现代化的元素、一些未来的元素,也看到了十分古老的元素。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使上海变得非常美丽。

《现代物业》:最近,RICS和IFMA达成了重要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将给RICS带来怎样的改变?具体到中国,会体现在哪些方面?

汤普金斯:RICS和IFMA的合作,旨在推动设施管理以及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我们将携手推动国际标准、国际资质认证以及一些学习解决方案,帮助设施管理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规划。

我认为,资产管理和设施管理将是中国房地产行业未来关注的一个焦点。当你把一栋大楼造好了,不能只是把它扔在那里,而是要恰当地去管理它,使它更高效地运营。一个大楼就像一个框架,我们可以在其中做很多事情。当科技进步时,我们可以对它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你需要有专业的认识,才能有策略地运营和管理整个空间。如果资产管理失当,你只会花费更多的钱,让它运营得越来越糟糕。

我有个切身的感受,五年前来到中国,所有人都在讨论如何建造新的大楼、开发新的项目。但是,我这一次再来的时候,大家在讨论什么呢?讨论如何管理五年前建造好的这些资产,以及如何把这些建筑翻新。所以我认为,在资产管理方面,比起纽约、伦敦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上海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现代物业》:据您推测,未来几年里,中国的企业房地产和资产管理市场会发生哪些变化?可以提供哪些具体的建议?

汤普金斯:在中国推广的过程中,我发现中国政府相当鼓励和推动本土企业迈出国际化的进程,他们也非常理解国际化的事物本土化的重要性。现在,在英国有很多基础设施项目都由中国的承包商以及建造公司参与其中。在南美也是同样的情况。中国在国际项目中的参与度很高,中国建造行业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如今,大规模的城镇化,人们已经意识到如何管理好已有的资产是非常关键的。我认为资产管理、设施管理行业在中国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我们既有市场需求,又有政府推动,我相信整个行业一定会发展得非常迅速。

为了迎合这瞬息万变的时代,我建议从业人员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使自己变得更加专业。企业也需要加强人才的培养,让团队变得更加专业。与此同时,关注科技的发展,为企业发展提高效率。因为作为一个企业,如果你既有了科技,又有了人才,那就如虎添翼了。

(原载于《现代物业·新业主》2016年第11期/总第374期)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为《现代物业》、 设施管理网(cnfm2001.com)联合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xdwyxmt@126.com。

     

© 2019 中国设施管理网  |   滇ICP备19007344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