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专业高职教育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从这个概念加以延伸,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高职教育文化与企业文化。从物业管理专业角度出发,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教育文化是在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大背景、大环境下所形成的物业管理专业特色的教育精神和教育理念的升华和凝结。企业文化一词则来源很早,美国管理学家达尔夫·基尔曼曾这样描述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必须具有在公司员工个人生活中和企业生活中都提倡信心和依赖感、不畏风险、注重行为方式等特点。企业员工之间相互支持、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公司员工彼此相互信任,互不猜疑,具有能够排除一切困难、迎接各种挑战的能力。”企业文化的结构具有三大要素,即企业物质文化要素、企业行为文化要素、企业精神文化要素。企业物质文化要素包括企业环境、企业器物、企业标识;企业行为文化要素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制度、企业民主、企业文化活动、企业人际关系;企业精神文化要素包括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

一、物业管理专业高职教育文化特点分析

教职成〔2004〕12号文件《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职业教育要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物业管理专业作为我国一门新兴专业,其专业的产生和形成的时间较短,作为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尤须根据社会的客观需要和要求,结合物业管理专业的职业特点,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工学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的专业培养方案,全面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能胜任物业管理岗位要求的实用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在这一指导思想下,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教育文化尤以突出其服务性和实践性。

二、物业服务企业文化特点分析

企业文化从狭义上看是其管理思想在信念、精神上的升华和凝结,是其主导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物业管理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大陆,至今仅有20年左右的时间,在短短的时间里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巨大的成就,也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行业的特殊性使物业服务企业文化有着如下明显的特点:

1、以业主为中心的服务文化

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新《物业管理条例》将“物业管理企业”修改为“物业服务企业”,称呼上的改变,意味着物业管理由“管理”到“服务”,新的《物业管理条例》更强调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和业主的自治管理。

以业主为中心,强调物业服务层面平等关系的双方: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之间的关系为:业主在“中心”,物业服务企业紧紧围绕其四周,不脱离中心,业主离不开物业服务企业,形成和谐与交融。企业与业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业服务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工作、管理观念与意识均应围绕为业主服务运作。这是物业服务企业文化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以业主为中心的服务文化,即以服务为核心,以业主为中心,以实现业主满意,提升物业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而形成的服务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

2、以企业文化为导航的品牌文化

物业服务企业文化的形成是方向标,决定其品牌的孕育和发展。随着行业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新生物业服务企业不断涌现,但由于行业本身盈利性较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必然面临重大调整和转变。另一方面,房改制度的落实和发展给人们改善居住环境提供了充分条件,由有房住就满足到不断注重整个住区环境的提高和完善。当前的购房者更多地考虑到住区的周边环境、配套设施、物业服务等诸多因素。这两方面对物业管理行业和物业服务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以服务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物业服务企业文化为导航,形成自我品牌,树立良好公众形象的物业服务企业,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实现两者结合实施建议

在以上分析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教育文化和物业服务企业文化特点的基础上,我们抓住服务和实践为核心要素,提出以下实现两者结合的实施建议:

1、打造坚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通过制定合乎物业管理专业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多学科融合,提高综合技能;“校企合作”开展培训;完善的挂职锻炼制度等多项措施加强教师技能培训,优化师资结构,打造坚实教师队伍,这是实现两者相结合的基础性环节。

2、坚定培养应用性服务型专门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文化的特点和物业服务企业文化的特殊性要求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必须坚定以培养面向现代物业管理等领域的高等管理应用性服务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开展教育教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总方向,其他诸环节、诸要素均围绕培养目标展开,这是实现高职教育文化和物业服务企业文化两者相结合的首要环节。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几方面:

(1)将技能培养、服务思维的理念贯穿教育全过程

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鼓励各类有利于学生技能培养、创新服务思维的活动,营造浓厚的专业学习气氛,拓宽学习知识面,促进实践经验的积累,对于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极其有益。

(2)根据物业管理行业、物业服务企业岗位群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通过经常性地在企业开展培训服务工作,专业教师在各专业课程内容安排上,充分考虑物业管理行业岗位群的要求,结合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物业管理职业资格标准,综合企业标准作业程序,实现对职业能力的培养。专业教师通过对企业开展的培训服务,突出专业教育实用性、适用性强的特点,实现对企业培训的“菜单式”服务,保证企业系列培训和专项培训活动的开展。

(3)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

根据物业管理教育和企业文化的特点,在系统的课堂理论基础上,再开设认识实习、现场教学、专项实训等实践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根据总体目标和分目标,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要求,基于物业管理实际活动中的能力和条件要求,建立相应的实训实习体系,在此基础上设计调研实践(利用寒暑假对学生所在地物业服务企业展开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评定等级)、业务模拟实训(每项业务单独模拟实训操作)、总体模拟实训(综合物业管理整个活动流程展开实训)、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可利用寒暑假实践或毕业顶岗实习期间安排实习实训内容)等内容。

(4)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结合职业任务,增强现场感受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借助多媒体技术、现场教学等方式,进行教学资源和手段的整合,拉近课堂与现场的距离,增强现场感受,弥补学生实践经历缺乏的不足,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完善评价考核方式,在以往传统的考核方式上,新增创新设计,如具体操作、模拟实习、技能测试和课外设计等,丰富和充实考核和评价体系。

总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转“专业对口”为“专业适应”,转“知识重心”为“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素质培养为重心”,将教学模式与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服务、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等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将物业管理活动业务流程的专业知识、实训操作、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多方面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物业管理“全程就业”培养模式促进专业教育的全面改革,实现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教育文化与物业服务企业文化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海林.物业管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利器——企业文化[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3(13):41-42.

[2]谢希钢,曹蕾.浅谈物业管理专业“全程就业”培养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现代物业,2008(2):80-81.

(原载于《现代物业·新业主》2008年12期/总第101期)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为《现代物业》、 设施管理网(cnfm2001.com)联合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xdwyxmt@126.com。

     

© 2019 中国设施管理网  |   滇ICP备19007344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