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建立良好的能源消费行为?
能源管理是设施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设施能源管理不仅能够降低设施运行成本、节支增效,还能减轻生态环境的负担,实现可持续经营。自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校园节约和绿色校园建设。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将一废旧的工业用地最终转变成了一个充满自然生机的公园式校园。通过基地策略、采光策略、通风策略等,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平衡。耶鲁大学在全校的300栋大楼中,对90栋大楼的供暖、通风和冷气系统进行了改造,供暖和照明采用全自动智能控制,尽量使用太阳能和风能;哈佛大学的奥斯顿(Allston)新校区,推行了校园节能计划(Campus Energy Reduction),资源效率化计划(Resource Efficiency Program),学生绿色生活计划(Graduate Green Living Program)和综合能源管理等一系列计划并取得很大成效。
我国节约型校园建设。如香港大学礼仪堂的设计以智能技术满足功能和科技上的新需求,运用被动式日照设计、地板送风空调系统、人工照明调光系统、能耗数据采集和分析、智能建筑控制和室内环境监察等来降低能耗,体现了节能建筑服务系统的成效;同济大学嘉定校区通过建筑外墙保温、中水回用、太阳能利用、灯具光源选择、采用节水型洁具、环网供电、节能型变压器等,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
能源消费行为
能源消费行为定义及分类
能源消费行为(Energy Consumption Behaviour),能源消耗本身并不是行为,而是行为的后果。例如把灯关闭或降低温控器的温度。
目前对能源消费行为分为有效行为和缩减行为两个类型(表1)。
能源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表2)
在文献综述和节约型校园建设研究基础上,综合行为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视角,本文将从个人特征、情境结构和生活方式三方面选取在节约型能源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能源消费行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能源消费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由两层指标构成。第一层是能源消费行为影响因素指标,有3个指标构成,分别是:个人特征因素、情境结构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如图1。
节约型能源消费行为不仅仅受到情境结构因素的直接影响,情境结构因素还会通过与个人特征变量和生活方式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能源消费行为。
第二层次是指标的细分。第一层指标包含的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案例分析
背景
高校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建设节约型校园与其他节约型社区存在区别。与社区、大型公共建筑相比,高校校园有自身的能耗特点。目前,高校的电能消耗越来越大,设施具有多样性,且主要使用电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将电当作最主要的用能方式。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首要目标是降低用电量。A高校占地面积3,856.4亩,分布于四个校区,建筑总面积 1,644,151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 642,054万元,共有教师学生86,700名左右,人均建筑面积18平方米。在A校能源消费结构中,电能所占比例为82%,能源结构如图3所示。
A高校为理工类的高校,科研实验耗能比较大,同时由于在校学生较多,学生宿舍耗能大也不容忽视,应重点降低这两部分的能耗。该校能耗结构中(图4),学生宿舍和科研楼的能耗比例达到51%,占一半以上。
该校空调运行时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冬季,用电比例占总用电量近一半。由于高校办公楼的用电没有与使用者的利益相结合,造成极大的浪费。许多学生平时不注意节水节电,离开科研楼后空调开着,电脑不关,电灯长明,浪费了大量资源。而如果夏天把空调温度设定高一度,冬天将空调设定低一度,或者下班后关掉空调都会极大地减少用电量。在节水方面,学生用水量占整个校园用水量约一半。
评价方法
针对A高校能源消耗特点并结合能源消费行为指标体系,以A高校的学生能源消费行为作为案例,对该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AHP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能源消费行为的综合评价,得出该校学生的能源消费行为水平,并提出相应建议。具体综合评价过程,如图5所示。
通过专家法得出各指标的权重,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各指标的得分,将各指标权重与各指标平均得分对应起来,可以将评价结果化为一个确切的分值。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通过对最后得分进行加总,得出评价结果为3.66,该校的学生能源消费行为比较满意,能源消费行为较好,注重节能,能合理利用能源。高校学生对于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方面,价值观很重视环保,责任感也非常强。其中:价值观平均得分为4.53,责任感平均得分为4.49。社会规范平均得分为3.69,教育宣传平均得分为3.51,而政策法规平均得分仅为2.95,且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政策法规并不关注,政策法规的制订也未充分发挥其该有的作用。在生活方式因素方面,总体得分较好,生活环境平均得分为3.62,整个校园节能气氛浓厚,形成良好的节能氛围,习惯心理得分为3.44,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会为了节能而改变自己的习惯和惯例的心理,生活习惯平均得分为3.71,大部分学生拥有较好的生活习惯,节能认知很强。
改进建议
学生能源消费行为建议
该校学生的能源消费行为水平总体情况良好,大多数同学的节能意识水平较高。但学生在实施能源消费行为时,生活习惯和习惯心理仍有一定改进空间。
①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对能源问题普遍有较好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节能意识很好,但落实在具体习惯方面,仍然有很多同学不能做到,比如不会离开房间就关灯。
② 了解学校的政策法规
调研中发现,学生对学校的政策法规不关注。对于一些强制性的政策法规,一些同学会有逆反心理,不愿意接受,甚至有少部分同学会做出相反的行为。面对学校的政策法规,学生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认真了解和关注,要对环境问题有主人翁的意识,积极主动学习,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意见
比较最后综合评价分值,可得知政策法规和能源知识提高空间仍然很大,目前得出结果并不满意。根据上述评价结果,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供参考。
① 能源知识的普及
鼓励教师在不同学科的授课中渗透节能知识;学校组织开展节能减排知识竞赛等形式活动;高校环保社团可以联合学生会组织节能减排行动,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
② 强化政策法规的落实
强化节能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宣传,把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管理部门可以在某些公共问题上通过提供参与机会、提供信息服务、行为指导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自愿支持与协助政策目标实现,这样比较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③ 加强引导和管理
大学生的节能减排的意识应体现于具体行为实践中。高校在进行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对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引导和管理,促使大学生纠正不好的生活方式,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做到节能减排。
④ 纠正校园管理方面的偏差
如今水电的浪费问题已成为高校普遍重视的问题,一些高校对能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物本身、建筑设备及节能技术和措施等几个方面,而较少关注学生行为对建筑能耗的影响。高校水电使用的主体是学生,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无论技术多先进,如果学生不去做,那节能减排的效果仍然不会显著。
针对当前能源短缺以及能源浪费的问题,本文对能源消费行为这一概念进行分析,构建能源消费行为的指标体系,以A高校为例进行能源消费行为综合评价,为能源消费行为分析提供实践基础,同时也为我国能源管理提供方法。
(马腾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为《现代物业》、 设施管理网(cnfm2001.com)联合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xdwyxm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