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居家养老“积极老龄化”运用实践

对“积极老龄化”的理解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概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46年章程对健康的定义,我们可以将“健康老龄化”理解为老年人的健康长寿,群体达到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2002年,第二届马德里世界老龄大会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命题。“积极老龄化”是指人到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获得最佳机会的过程。

相对“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在“健康”的基础上,还指出“参与”和“保障”对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性。“积极老龄化”的提出适应了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人口老龄化率远远超过了10%,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年人的社会作用逐渐被边缘化,他们被打上“需要帮助”、“无用”、“无价值”等标签。事实上,大部分老年人并非如此,他们希望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需要和想法去选择自己的晚年生活,就算是失去部分或者全部自理能力时,在可能的情况下,依然希望过上自主、独立、有尊严的晚年生活。他们是“积极”的,在基本需求得到充分保障外,“参与”则成为他们重要的需求,不管是对家庭的参与,还是对社会的参与。

积极老龄化,以“尊重”和“权利”为前提,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参与和保障,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老年人不仅身心健康被忽视,生活保障仍需完善,尤其是潜能也被忽视。实际上,很多老年人是上进的,他们也希望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重新认识社会,跟上这个社会的节奏,重焕对生活的信心。与此同时,他们却受到了多重的压力,不仅有来自家庭的还有来自社会的。多重的压力迫使“上进”的老年人退缩了,于是,他们慢慢和新事物隔绝,慢慢与社会隔绝。

积极老龄化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运用

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蓬江区委、区政府社会管理创新,探索社会养老服务新模式的重要举措,于2012年12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引入社工机构运营。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以下简称“中心”)以蓬江区老年人为服务对象,下设社区饭堂、会员服务及上门服务三大服务项目,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让老年人得以在熟悉的社区养老。

积极老龄化,最核心的三大组成就是健康、参与和保障。


深圳市沙坣社区为社区内老人提供免费眼部健康检查,社工及社区老年人义工队员在活动中引导老人逐一进行眼健康检查,并耐心地给老人登记签到表各项信息,给老人建档。

健康与饭堂服务

饭堂服务,面向蓬江区的老年人,以健康、有营养为目标。行动方便的老年人可以选择饭堂就餐,选择他们喜欢的菜式。饭堂就餐,不单单解决老年人的膳食问题,在此老年人还可以增进对朋辈的认识,有助于扩展老年人的社交圈。在满足基本膳食需求的前提下,增设慢病餐、下午茶、一盅两件、围餐等服务,提升老年人膳食质量的同时,巩固老年人的交友圈,有助于老年人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

行动不便的高龄、独居、空巢困难老年人也可以选择饭堂送餐,同样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菜式,在不麻烦他人协助的情况下,老年人还可以保持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对于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提供多元化的膳食服务,老年人可以:

(一)获得“更安全、营养、信得过的膳食”,以及“更加方便及实惠”的膳食服务

老人持续到社区饭堂就餐,当中超过一半是认为安全、卫生、更方便,还有部分是因为价格实惠。这提示我们,虽然绝大部分老人最初选择饭堂是因为“便利”,但如果需要获得老人的持续信任,首要因素是“安全、营养、信得过”,其次是“便利”、“实惠”。

中心的送餐独享主要为空巢、高龄老人,需要送餐服务主要是因为自身身体不便又缺乏家人的照顾,难以解决膳食问题。以前主要靠自己煮,家人少提供协助。自己煮食的长者采取蒸的烹饪方式,而且以吃隔夜饭为主。享有送餐到户服务后,老年人认为对自己最大的帮助是可以解决吃饭问题,以及“减少家居意外的发生”、“减轻家人的负担”。

(二)长者的人际支持网络增强

除恒常餐膳服务外,社区饭堂还丰富就餐形式与内容,联结长者与他人,促进邻里、朋辈之间的交流,增强并扩大长者的社交圈。2014年4月起,社区饭堂开拓了“围餐服务”,长者们只需提前预约就餐人数及定制的餐单,就可以约上朋友、同事、同学等齐聚饭堂。

不少老年人认为到社区饭堂就餐“更加热闹、不用自己一个人冷清就餐”、“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有人情味”、“可以认识到新朋友”。

(三)长者群体对社区饭堂事务的参与增强,归属感得到提升

参与议题围绕社区饭堂服务开展情况,如“餐单制作及其营养”、“卫生监督”、“近期菜品类别相对减少的原因”、“早餐队伍较长,打包带走的可否自行打包”、“物价上涨了,饭堂的餐价稍微提升是否可行”等。在监管会成员的监督和建议下,社区饭堂在食品质量、环境卫生、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等方面取得成效,饭堂服务取得良好的口碑。

通过社区饭堂,长者们联结到一起,他们会关心饭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会员自己或者发动子女捐赠现金或物资来帮助饭堂及其他长者。

参与与会员服务

参与,着重体现的是参与的权利,强调的是“老年人可以继续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益事务”。以会员服务为例,中心的会员服务面向蓬江区的老年人,以“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为服务宗旨,推动老年人社区参与。参与主要是指文娱参与、政治参与、志愿参与。

文娱参与:通过举办各类康乐活动、兴趣学习班等,引导老年人走出家门,通过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平台,让老年人之间相互认识,重塑并扩大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圈子,增强老年人的社会支援力度。

政治参与:这是一种双向(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影响决策的行动,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中心决策工作。例如老年人通过参与月会及会员大会、意见建议反馈等途径,定期了解中心动态,及时给予意见和建议,发挥老年人能动性。中心以老年人的需求为本,合理地调整了服务事务,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志愿参与:体现的是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我们发现,部分老年人有空闲的时间,他们希望为中心做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为中心的发展发挥属于自己的余热。

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能力特点及中心义工需求情况,将老年人划分几个小组,例如,上门探访小组、中心宣传小组、场室管理小组等,充分发挥了老年人的能动性,满足了老年人社会价值的实现。

通过会员制服务满足其社区参与的需求,以推动老年人多走出来参与社区,享有“活跃晚年”,与他人建立“生命共同体”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获得“被需要”、“被认可”,“价值感”增强。

(一)丰富晚年生活,拓宽人际网络

会员普遍感觉通过参与中心的会员服务,晚年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幸福感有所增强。孟丽清说:“自从成为养老中心的一份子后,我感觉整个人生都充满了快乐,不但结交了很多老年朋友,还参加英语班、书法班、国画班,学到了一些知识,感觉人生很充实。”


广州市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多宝街社区开展“长者学堂”义工服务之电脑基础班(@北斗星多宝街家综项目)

(二)增强自我价值

长者可以充分发挥其管理潜能,如参与场室管理组、活动协助组、长者导师团,自主参与中心管理,为中心发展出谋划策,增强了长者的自我认同感和对生活的自信心,实现自我价值。

今年已经79岁高龄的笑姨,精神抖擞。2012年12月26日,她成为蓬江区居家养老中心的会员。也正是成为了会员,笑姨的生活有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参与兴趣学习班,第一次拿到“85分”的成绩,也第一次成为了中心的场室管理义工。每周一和周二早上,总会在服务大厅看到笑姨的身影。当说到值班内容,笑姨则可以一一数出来:“解释入会条件、带领新会员参观中心、做场室介绍、社保卡查询、长者车卡年审”。她觉得长者车卡年审很简单:“开电脑”、“点击钥匙”、“放车卡”、“点击年审”,年审就这样完成了。能够帮助其他老人年审车卡,成为笑姨开心的事情。她说,当初自己在大厅帮忙的时候,其他老人还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这些事情。“我曾经一个早上帮12个老人年审车卡哦,厉害不?”笑姨对此非常自豪。

成为中心场室事务管理长者义工,笑姨的老伴和孩子都十分支持,并不担心她做得不好,因为他们觉得,笑姨乐观开朗的性格很适合做义工。能够帮助别人,自己也开心。笑姨表示,虽然自己接近80岁了,除非做不了,否则会一直坚持做义工。

(三)长者整个社群对“社区感”、“生命共同体”的认知日益增强

张和清老师推崇社区为本的社会工作,他认为,社群并没有地理空间的范围,即使分散在各地的一群人,只要彼此间有共同的关怀、行动目标、形成“生命共同体”的认同感,即称之为“社群”。

通过中心的服务,会员以自己的身份感到自豪,并称中心为自己的第二个家,称其他会员为自己的兄弟姐妹。他们通过长者义工平台展示自身风采、热心服务其他会员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会员自己或者发动子女、亲属募捐。

(四)营造“长者是宝”、“珍视长者价值”的文化,改变对长者社群的刻板印象

长者通过政治参与及志愿参与贡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第一,对其他同龄会员来说,长者义工很好地展示出自强、自理、自信的形象,从同龄视角出发,以身说法,给其他会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重塑对老年群体的认知度和归属感;第二,长者从服务享受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有助于长者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的提升,推动中心会员自我管理发展,同时重建社会大众对长者的刻板印象,有效地推动中心践行公众教育。

保障与上门服务

除了健康和参与,对于失去部分及所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来说,基本的生活保障显得非常重要。面向自理能力较差、健康情况较差、家庭支援较薄弱的蓬江区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形式,中心提供社会化的上门服务,如生活支援、居家照料、心理疏导、精神慰藉、医疗护理等。

中心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评估机制,对生理、心理、社交、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工作,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制订相关的服务计划,联络相关的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服务。为落实服务的到位,中心设置了跟踪、督导机制,及时调整服务计划。

总体来说,日益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有助于增加体弱老人留在熟悉的社区养老的几率,延缓前往养老院,可以提升弱势老人的生活素质,活出具有尊严的生活。

(一)保障基本生活

恒常服务可以协助老年人满足基本生活所需。老年人表示目前正在使用家政服务,并表示家政助理服务能帮自己减轻家务负担,同时与家政员也建立起感情。

如,前段时间跌倒骨折的妹姨表示,家政服务分担了她的家务负担,帮助她的身体康复,“医生都叫我不要下床了,我女儿又不会干这些活,幸亏有阿姨,我才可以安心静养”;安叔表示中心对自己帮助很大,义工帮他搞卫生,减轻他的劳动;莲姨表示,义工帮忙搞卫生,还经常买早餐给她吃,“都不收我的钱,我都感觉到不好意思了”。

(二)改善身体状况

大部分老年人都表示自己身体状况不好,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等慢性病。中心为他们提供的健康指导或慢性病自我管理服务都对他们帮助很大。例如:张凤如婆婆的胃是老毛病,以前一年都要女婿送去医院看病。但是现在中心很多人过来关心她,教她做操,帮助按摩。现在高血压已经有所降低。

张荣伯伯表示,工作人员都特别关心他的健康,知道他病比较多又不方便出门,帮买血压计并教会他使用。李凤兰婆婆表示,中心知道她血压高,有时送麦片,又帮她测量血压血糖,关心饮食习惯,教做操。张义女婆婆表示自己并不懂得如何买药,中心工作人员帮助她买药,并教她如何服用。

(三)增强社会支援,舒缓不良情绪

李解女婆婆表示自己眼睛不好不方便出门,有时不舒服,都是义工陪她去看病。如果没有义工,自己真是无法生活在这个熟悉的社区里,要入住养老院了。

余娇阿姨表示:“来中心玩电脑,让我有地方消遣,不用这么闷,还认识到新朋友。来中心活动后,心情都开朗点,饮酒都少点,虽然现在还有喝酒,我尽量少喝,喝了不来中心。”

(四)丰富对象晚年生活,降低孤独感

为了减轻长者的孤独感,社工协助对象积极发现和寻找老年生活的快乐,例如鼓励对象参加中心举办的康乐活动,提供社区关怀互助服务,义工结对服务,“弱老”出行服务,扩大对象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增强与社会的联结而减少孤独感。

卢怡宁婆婆表示:“黄姑娘跟和姑娘还带着义工上门包饺子给我吃。还有长者义工凤姨经常上门陪我聊天,还帮我收拾家里的一些杂物,帮我缝缝补补,又跳舞给我看。有你们帮忙真好!”

荣伯表示:“今年端午节过节的时候还有姑娘带人(义工)送粽子、面给我,还叮嘱要注意保重身体啊,真的很关心我”,“有时义工用轮椅同我出行,见到好多旧街坊,感觉很好。”

结语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的模式必然受到社会的重视。积极老龄化,以一种全新的积极的观点去设想老年人群体,不仅注重健康、保障,更强调老年人的参与权利,发挥老年人的能动性,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笔者有理由相信,积极老龄化嵌入居家养老服务必然能使其完善,有助于构建友好型养老社区。

参考文献:

[1]崔健隆.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社区居家养老问题与对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 2013年

[2]谢伟.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以积极老龄化为视角.《发展》 . 2014 (4) :84-85

[3]谢杨,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苏州大学》. 2012

[4]文闻.广州社区居家养老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15

[5]文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调查与思考——以广州S街道为例.《青春岁月》. 2015 (1) :236-237

[6]张兰芳.走积极老龄化之路.全国科学养生研讨会.2009

[7]杨福星.“积极老龄化”的科学含义与内容.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一——老龄问题研究.2006

(作者单位:江门市蓬江区恒爱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本文由“公益慈善学园”特别供稿。发表时有较大篇幅删减。)

原载于《现代物业·新业主》2018年4期/总第420期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为《现代物业》、 设施管理网(cnfm2001.com)联合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xdwyxmt@126.com。

     

© 2019 中国设施管理网  |   滇ICP备19007344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