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专业“全程就业”

物业管理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大陆,至今仅有20多年的发展时间,却在短短的时间里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巨大的成就。同时,行业的飞速发展与物业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激锐凸显,这给我们高职院校的物业管理专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与成长的压力。物业管理专业在我国是新兴专业,其专业的产生和形成的时间较短,根据社会的客观需要和要求,结合物业管理专业的职业特点,必须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工学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的专业培养方案,全面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能胜任物业管理岗位要求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此,我们提出了与专业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全程就业”人才培养模式。

“全程就业”培养模式强调“全员参与、全程教育、全程指导、全程管理”的内涵。“全程就业”培养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以技能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关于“双师型”教师的确切内涵,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既要有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能力,又要有类似工程师或技师的专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1]。这里定性地诠释了“双师型”的概念,但难于操作,难以做出对某位教师是否为“双师型”教师的确切判断。另一种诠释是指持有双证的教师,即既有教师资格证,也有职业技能等级证[2]。这一定义操作性强,但对于教学能力没有提出明确要求,另一方面是技能证的等级没有明确。我们认为,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不宜立即将技能等级条件定得太高,应随着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再逐步提升要求。

一、树立培养完整合作团队理念

事实告诉我们,团队的智商高于个人智慧,当团队真正学习的时候,不仅团队整体表现出色,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运用其他的学习方式要快。物业管理专业“全程就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树立其团队理念:一门课程、一堂课不仅仅是一位任教老师个人的事情,而是教研室所有老师共同的成果。这就需要加强团队的学习,同时,每个人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可以团队分享,共同促进团队的进步。

二、加强教师的技能培训,优化师资结构[3]

应注重培训的质量,同时结合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形成全方位、系统化的培训网络。

(一)制定合乎物业管理专业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

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培训计划,可以分为两部分,分别针对中青年教师及在职老教师。对中青年教师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一方面训练他们如何掌握授课技巧,把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达给学生,比如我们开展听课制度,由教师、系领导、校领导一起听课,进行点评和打分,指出优点与不足,能明确自身不足也能吸取他人之长,有效地促进授课技巧形成;另一方面,训练他们如何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提高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对于老资格教师,要求他们在一定年限内,知识都要更新一遍,鼓励并支持他们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研讨、学术交流、科技合作,不断开拓视野,开拓新领域,以适应科技迅猛发展及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随着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对老教师的这一要求愈显重要。

职业技能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逐步更新的递升过程,因此,必须根据学历、职称、技能基础并结合专业特点制定短、中长期培训计划,做到循序渐进、层层发展与提高,同时,辅以考核和评价,归档。至今,我们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均具有物业管理师职业资格,此外,还有80%的教师具有物业管理企业经理人资格,1名教师为注册物业管理师。

(二)发扬“以老带新”制度

培训的重点对象在于中青年教师,尤其是初级职称的新进教师,物业管理教研室即开展“一带一”制度开展职业培训,使中青年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

(三)多学科融合,全面提高综合技能

现代社会是各专业大融合大专业的社会,在职业院校尤其如此,老教师专业技能非常扎实,但现代技术技能往往较差,而年青教师可能正好相反。物业管理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学科交叉特别广泛的专业,涉及到管理、规划、工程、计算机等多学科,专业教师之间开展交叉培训更能做到能者为师,技能互补,实现共同提升的目标。同时,也可有计划的开展名师讲座,可以拓宽专业教师视野,培养高层次技能和导向中、低层次技能。

(四)“校企合作”开展培训

由企业、行业专家来校开办专项技能短期培训班,传授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技能成果。

(五)完善挂职锻炼制度

物业管理专业教研室教师对于挂职锻炼,需有完整的挂职计划和方案,时间在20天以上,并就挂职工作撰写调研报告;或利用寒暑假组织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到物业管理企业和房地产企业考察学习。同时,每年进行一次常规考察,赴合作企业和先进企业考察学习、感悟,开阔视野;或为解决某个课题进行专项考察,进行专业论证,如2007年暑假物业管理专业教研室组织两位教师对沿海物业管理企业展开“全程就业”培养模式和核心课程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及时跟进课题的开展并掌握专业发展动向和行业最新进展,迅速指导专业建设,调整专业发展方向。

(六)利用Internet平台展开培训

可在自愿原则下组织教师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开展网上培训。通过Internet扩展了培训的时间空间,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攻读网上大学,进入各类教育资源网站自学。

三、打造坚实的师资队伍

物业管理专业采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内聘与外聘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自身的情况,引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聘请行业专家担任专业技术指导和顾问,每年定期或不定期作专业讲座或实训指导,壮大教师队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另外,从本校中从事教育学、心理学、德育教育、两课教育的教师中或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行政人员中聘请一部分作为兼职的职业教育教师。再有,除了聘请本校的教师外,还聘请社会各行各业的相关人员作为外聘教师。我们特别聘请物业管理公司总经理讲授《物业管理综合技能实训》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极大欢迎。

四、改革教育方式,丰富教学方法

物业管理专业“全程就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不仅仅是局限于课堂上的纯理论知识的讲授,而是对专业技能的传授和对学生的掌握。这就要求改革我们的教育方式,丰富我们的教学方法。

当然,首先我们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其中包括专业教师自身文化素质、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专业教师自身文化素质和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主要通过学历教育达到目标。学校应鼓励和资助专业教师获取更高层次学历。作为物业管理专业“全程就业”培养模式下的“双师型”专业教师一要有全面系统的掌握本学科知识,力求精深,达到本学科的学术前沿。二要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扩大知识面,拓宽知识视野,把握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发展趋势。三要了解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前沿,不断充实和更新专业知识。

如何改革教育方式、丰富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借鉴香港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方式,即“开放式”教育。课堂上,教师不是主导,而是聆听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主要运用“小组学习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互动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与信息的传达。物业管理专业是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对课程的讲授抛掉以往按章节讲授的传统,转而以切合物业服务企业运作的专题、项目展开讲授,能更好地加强课程的连贯性和应用性。针对就业指导的实训化,在就业指导的课程讲授上实行一定的变革,即在教学的过程中,课时的分配上要注意一堂课中教学与实训的有机结合。可以在一部分知识讲授完后马上进行实训,这样效果好得多,技能也更容易掌握。课程理论部分应采用课堂教学的办法。但就业指导课程本身的实践性很强,要锻炼学生的就业技能,必须加大课外实践的力度,做到课程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就业综合素质。

当然,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奖罚等激励措施在教学能力提高上也发挥重要作用,对教师工作的考核应包括教学工作考核、学术水平和科学研究考核及教书育人工作考核等方面,在考核的基础上对教师的工作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孙俊台.现代职教呼唤“双师型”教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1..

[2]何广文.订单教育[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187-235.

[3]谢希钢.物业管理专业“全程就业”培养模式的探索[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1-5.

(本文同文作者:曹蕾;原载于《现代物业》2008年第2期)

 

公地APP已正式上线!可在线阅读《现代物业》最新杂志,同时使用在线知识社区、参与沙龙研讨、自助知识学习……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及腾讯应用宝均可下载体验。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下载公地APP。】

或点击以下链接进行下载:http://dwz.cn/662k51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为《现代物业》、 设施管理网(cnfm2001.com)联合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xdwyxmt@126.com。

     

© 2019 中国设施管理网  |   滇ICP备19007344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