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物业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具有行业特色管理体系,规模日渐增大,效益日渐凸现的朝阳行业。物业管理业面临着一个充满众多发展机遇但又必须通过自身变革应对的时代。高层次物业管理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也成为物业管理服务不到位、物业纠纷不断以致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各方面和谐发展,更为了物业管理行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必须将培养合格物业管理人才、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建立规范的物业管理服务队伍这项任重道远的基础性工作做好做扎实。调整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重新架构物业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是一项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
一、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
培养目标的确定,不但涉及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培养模式,同时还决定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几十年来一直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级研究人才”而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理论教育。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过去相比有了根本性变化,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受到社会的高度欢迎,而只具有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的不同层次的“高级研究人才”受到了冷遇。在新的历史环境下,作为应用性很强的管理人才更应以培养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先。
因此,物业管理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培养社会所需,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具有较好文化素养和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物业管理应用型专门人才。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掌握从事物业管理职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承担物业管理岗位工作的技能。
二、新时期物业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
现代化的机关、小区、综合商厦、宾馆、酒店、学校、车站和码头等场所都需要由具有现代化知识结构的人才来管理,这就要求物业管理专业人才要将管理、服务、经营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服务意识。具体来说,物业管理人才具备的基本素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身心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是以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哲学意识和为实现理想和信念所需顽强的意志力为基础的良好心理素养;身体素质则是拥有健康的体魄、强壮的体格、健全的生理机能、敏捷的反应能力,掌握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和卫生常识,能够正确运用运动技能和科学的自我锻炼身体的方法。
2、道德素质。能够用传统美德和现代意识不断充实自我,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关心国家利益,具有民族自尊心,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康的思想意识、较强的法制观念、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对社会劳动和公益事务有义务感和责任感,对社会现象有正义感;有超然于物欲之外独立的人格,有自知、自尊、自信、自强、自省、自由、自励、自律的理念;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关系,真诚坦率、胸怀宽广、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
3、知识素质。随着高档物业市场的不断涌现,只有高素质管理人才才能提供适应智能化、网络化等高质量的物业管理服务。而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要有较深厚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科技专业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在本专业领域运用最新的现代化的手段,对各种复杂技术理论现象和众多信息进行正确处理;善于进行学科交叉,懂得新型社会组织科学和管理科学,有较好的应用文写作水平和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一定国际方面的理论与实务。
4、能力素质。要求有独立思考的自觉性和勇于探索的品格;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敏感性;具有开拓的、丰富的想象力;有现代化的思维方式以及良好的逻辑性、多维性、独创性的思维能力;能够适应继续教育的需要,善于抓住机遇占领科技发展前沿,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事物,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敢于根据客观事实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自我觉察能力、情绪洞察能力、自我激励能力、控制冲突能力和交际能力。
5、专业素质。具有全新的专业服务理念,知晓物业管理通过服务到位,使业主们满意;通过推进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来更好地服务于业主的基本原理。理清管理包含在服务之中,服务本身就蕴涵着管理的辩证关系,管“事”不管“人”,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业主“管家”。同时,应根据工作岗位的特点,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业主的具体问题。另外,一个高层次的物业管理人才还应具有灵活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运用法律能力等。
总之,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管理经验、较好的沟通能力及较强的应变能力,且熟悉相关政策法规的人才是业主获得优质物业服务的基础,是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兴旺的希望所在。
三、高层次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制定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在国家教育方针和目标指导下,对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的定位;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培养规格;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并予以实施。
由此,可以把培养模式确定为:牢固树立管理服务理念、以技能培养为中心的复合型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行业规范和物业管理服务意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与业主交流的技巧。物业管理是以技术服务达到管理目标的服务性行业,其管理的对象是“物”,但最终是服务于“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服务意识尤为重要,把行业规范和服务意识教育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适度理论教学。物业管理是最终与人打交道的管理,因此,从业人员解决技术性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必不可少。从行业实际出发,对岗位群所需的能力进行分解,以项目为单位大幅度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建设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教学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保证。
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所反映出来的培养结果体现在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格、质量等方面。反馈到社会,接受市场对物业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外显特征的评价,即学校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是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反馈到学校自身,接受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即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是否符合学校物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所反映出来的培养结果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或者滞后于社会发展时,学校必须对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培养途径进行调整。因此,高层次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
总之,培养适应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需要的大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是完善物业管理体制、健全物业管理法律制度、培育物业管理市场机制等的需要,尤其是高素质的中高级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更需要物业管理实务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合作才能得以完成。有了足够多的高层次物业管理人才,物业管理行业就有了永续发展的推动力。
(原载于《现代物业·设施管理》2007年第16期)
本文为《现代物业》、 设施管理网(cnfm2001.com)联合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xdwyxm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