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如何对物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

2002年10月,辽宁省教育厅审核批准了我们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物业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申请,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我们课题组走访了辽宁省内已开办物业管理专业的多所高职院校,并通过网络查询了国内部分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实施计划,尤其是深入到已与我院物业管理专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的省内外10余家物业管理企业开展了调查研究。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由于物业管理行业本身在国内发展历史较短、各地发展水平不一及专业师资不足等因素,物业管理专业从发展伊始,在专业建设上业已呈现出培养目标(人才定位)的认识不统一、多样性的特征。其利在于能够适时地满足高职院校所在地区对物业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但弊端也较为显著,主要表现在教育对行业的引导作用上,这种多样性促成了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缺少发展后劲,不利于物业管理专业在行业中的长远作用。

具体地讲,目前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定位为“为物业管理行业培养高层次实用型高级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服务理念为中心(深圳)、以技能为中心(上海)和复合型的物业管理人才(北京)等三种培养模式。深圳模式注重培养学生与业主的公关技巧,优点是所培养人才擅长于交流沟通,能以服务取胜,有利于营造企业形象,但缺点是不熟悉物业管理技术类工作,解决不了一些实际的技术问题,因而难以胜任基础性的管理工作;上海模式重在培养熟知现代物业设备设施运行维护技术的管理人才,优点是能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管理中易出实效,但缺点是管理和经营理念不足,难以胜任总体性的管理工作;北京模式旨在吸取前两者的长处,使所培养人才既有一定的管理知识,又能处理物业管理的各类基本问题,但缺点是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课程设置安排对两者的兼顾难以均衡把握,容易顾此失彼,或面面俱到,有失深度。上述三种模式的形成,主要是依靠如何解决“为物业管理行业培养高层次实用型高级管理人才”的人才定位与物业现实需要之间不对接这对矛盾的思路而确立的,这样,问题的症结不难分析,在我们高职院校的人才定位上,一言以蔽之,产品定位不符合市场需求。那么,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主要需要什么样的管理人才呢?

物业管理行业是经营型服务性行业,由于其管理对象——物业和服务对象——业主和用户的特殊属性,如物业的高价值、高科技含量、跨行业的高关联性以及业主和用户构成的高复杂性等,要求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较高。物业管理行业由于国家政策及市场承受能力等因素,又是一个微利性行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靠的是规模经营,因此其岗位设置讲求高效原则,岗位设置少而精,要求人才具备胜任一岗多职、一职多能的基本素质。

从与我院进行校企合作的物业企业以及辽宁地区的其他物业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看,大多实行二级管理模式,即公司下设项目管理处。其具体的岗位设置主要有公司各部门及管理处管理者、各类管理人员、工程维修人员(包括土建、电气、给排水、电梯、中央空调等)、保洁人员和保安人员等。此种管理模式本身决定了物业企业的人才结构主要是两类人员,一是在项目管理处一级以及公司各行政管理部门的基层管理者和管理人员,其数量结构大约占企业人员总数的25%~30%;二是技术类人才,即工程维修人员、保洁人员和保安人员等,由于物业管理行业专业化分工的发展趋势,保洁绿化、治安消防业务一般由专业公司承担,因而技术类人才主要是工程维修人员,其数量结构大约占企业人员总数的30%~35%。从我院物业管理专业与物业企业合作的实践中看,这两类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影响某些物业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因为没有合适的项目经理,有的物业企业甚至不能接管新的管理项目;因为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有的物业企业面对现代智能楼宇技术只能束手无策,服务质量难以提高。因此,这两类人员应该是物业管理行业急需的人才,也应该是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培养的重点。这就要求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建设应该走专业细化的道路,物业管理专业的专门化应该分为物业管理、物业设备设施维修养护两大专业,其中物业设备设施维修养护根据目前楼宇设备设施的实际状况,还应细化为楼宇电气、中央空调、电梯、给排水系统、楼宇智能系统等。这种专业的细化在高职教育即将实行两年制的今天,就显得更具有实际意义了。但考虑本文的重点是探讨物业管理专业中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定位,这里就不加赘述了。

通过我院物业管理专业发展和校企合作的实践,笔者认为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通过紧密型的校企联合,推行双证(毕业证、岗位技能证书)制度,突出高职教育技能培养特色,使毕业学生具备物业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成为适合物业项目管理处一级的基层管理岗位要求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培养物业企业项目管理处一级的基层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得物业管理专业原有的“为物业管理行业培养高层次实用型高级管理人才” 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由模糊到清晰,由笼统到具体,在教学实践中使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变得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它的切实可行和具有可操作性,体现在对这一层次的管理人员,物业企业对其应具备的综合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有明确的要求,在高职教育的教学体系建设中我们都能够通过课程设置和实践安排,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地培养,这里笔者将企业素质、能力要求与所需知识具体地归纳为下表: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Katg教授认为,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具有的技能要求是不同的。他研究出各级管理人员技能的最优化组合,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笔者所归纳出的物业企业对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在管理技能上的不同侧重要求,基本可以归属于基层管理者这一管理层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笔者所归结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合理性。

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还有利于物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贯彻高职教育“理论够用”原则,突出以素质教育为基础,能力培养为中心。我院物业管理专业将依据前文两表所归纳的“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搭建物业管理专业知识模块,构建基础教学、专业教学和选修教学三大教学平台。基础教学平台提供专业知识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储备;专业教学平台完备项目管理处级管理岗位所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选修教学平台是为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养成自我继续教学能力以及企业培训计划而设置的。这其中基础教育平台是专业教学平台的基础,应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专业教学平台是依据岗位要求而设置的,可以根据行业用人标准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整;选修教学平台要提供较为宽泛的选择范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尤其是在选修教学平台,将引入企业培训模式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对选修学生进行某一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能的培养,为订单教育的开展奠定基础。

总之。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关系到物业管理专业发展方向,以及能否适应企业发展的基础,笔者的观点旨在能够引起更多的专家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关注,从而促进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的健康发展,为物业管理行业培养更多的符合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书目:

[1]刘存绪等.物业管理人员培训教程.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2]黄春麟主编.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理论与实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为《现代物业》、 设施管理网(cnfm2001.com)联合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xdwyxmt@126.com。

     

© 2019 中国设施管理网  |   滇ICP备19007344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