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物管教育的迷失与对策

由于目前高校办学大多面向市场(当然在不背离国家教育大纲的前提下),更确切地说课程设置方向以便于学生毕业后就业为基准。专业如此设立,专业课程设置及重点培养方向也就由学校甚至系里安排决定。近几年,全国上下房地产行业处于大发展阶段,房地产咨询策划业也随房地产业发展而壮大,于是一些院校在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安排上也向房地产策划方向倾斜,以便于学生就业和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在此,笔者并非反对学校的做法,只是建议在专业细分时不要忽视物业管理方向。因为从需求情况来看,物业管理专业也是一个热门专业,具有一定潜力(尽管目前市场需求难于攀高),因此院校相关领导对物业管理的专业前景不要有错误判断。

在专业培训方面,长春市仅有一家专业物业管理培训学校,但是业务经营近于惨淡。难道是市场不需要物管人才?非也!物业管理人才奇缺!缺的不是人,而是人才素质,或者说具备一定综合素质的人才。就吉林省目前的形势,想组建一家物业公司,人才往往是最大的难点,这是很多开发公司老总的切实感受。最后,物业公司的员工只能“七拼八凑”, 甚至采取弄虚作假手段,出现了“借人”、“借证”现象。目前,市场特别缺乏高端人才,尤其是物业公司经理,因为有资质和证书的人才难于寻觅。同时,由于要求电气、土建、结构等专业人员持有资质证书和上岗证,更是令很多物管企业头痛。进而出现了一个通俗做法:先把手续办下来,待物业管理公司成立运作后,再采取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继续教育等几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但多为企业内部培训,以保证系统地正常运转,这时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才有机会走进物业管理公司的视野。也就是说,总体上缺乏中高端人才,而非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同时,国家为鼓励服务业(包括物业管理行业)支持下岗员工再就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利用下岗职工人数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这就激发了物业管理公司聘用下岗分流人员的热情,这对刚刚走向社会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又是一个冲击。上述都是构成大中专院校物业管理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市场“疲软”的重要因素,也是教育培训市场经营相对惨淡的重要原因。

看来,吉林物管人才市场不但存在教育与市场脱钩现象,也存在有“行”无“市”现象,处于一种较为低迷的状态。那么,吉林物管教育与培训如何与市场对接?或者说如何走向市场化?走出低迷?

第一,在物管教育与培训观念上应予转变

2002年下半年,长春市举办了一场“中国房地产论坛”,有近千名业内人士与会,会上一位演讲嘉宾颇为感叹:此种情况全国罕见,难得长春市房地产行业的学习气氛!其实,如果是本省某企业办个培训班则参加者寥寥无几,本省的培训班是不办不赔本,越办越赔本。另外,很多房地产开发商聘请外埠物业公司提供管理或顾问服务,这为教育与培训注入了新鲜血液。外埠物业管理公司介入,对提升吉林省物管行业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这些专业公司接管管理项目多,甚至面向全国接管项目,聘请企业具备组织员工到异地实地参观考察的机会。这就说明企业的观念还应该转变,对省内外的专业力量应该兼收并蓄。所以,存在“崇外”心理,忽视本地教育与培训机构,是一个必须突破的桎梏。

第二,规范物业管理理念与行为

很多企业没把物业管理当成赚钱的“买卖”去做,就更难以舍得投资,尤其是人才投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更难以掏钱让员工去“充电”,这也是冷落教育与培训市场的一个现实原因。

第三,建立多级物业管理培训网络

企业领导要亲自抓,并给予充分重视,从外部培训——企业培训——部门培训——班组级培训,并鼓励岗位上自学成材。培训应向高标准看齐,包括向省外学习、向高档物业学习、向高科技管理学习,这是物管教育的趋势与潮流。

第四,切合实际地开展岗上培训

这是非常现实的方式,也是最经济的教育手段,每个企业都可以轻松实现。在北京等地,就流行这种培训方式,实习期员工采取低额工资,具备正式上岗条件后再正式聘用,这种方式值得借鉴。

第五,成立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建立会员企业间相互交流学习机制,提高行业总体水平

很遗憾目前在吉林省,缺乏特色管理模式,企业之间管理模式大同小异,借鉴和可学之处尚少。

吉林物管市场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自然与物业公司起步晚、中高档物业相对匮乏、业主的自我管理意识差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尽管目前发展教育与培训存在很多阻力与不利因素,但确是市场的需要,有一个不可逆转也不可阻挡的趋势:业主委员会将从缺位走出,行使发言权,包括决策、解聘、建议等权利,那些不善于学习、不善于管理的物管公司必遭市场淘汰的厄运。尽管在物业管理行业打造学习型组织尚有难度,但是冲锋的号角还是应该吹在前面,尤其学习型社区的理论与概念已经提出并成熟,必将催生众多的学习型物业管理公司。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为《现代物业》、 设施管理网(cnfm2001.com)联合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xdwyxmt@126.com。

     

© 2019 中国设施管理网  |   滇ICP备19007344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