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城市的崛起
事实证明,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就像一台马力十足的引擎一样在全国范围内以极快的速度大力建设基础设施。从高速铁路项目和机场设施,到办公摩天楼和巨型商场,中国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可以说,中国已经驶入了“高精尖技术”的高速公路,并雄心勃勃地计划建立起现代化智慧城市的“航母”集群——这丝毫不会令我们感到吃惊。
企业房地资产(CRE)业内人士已经认识到了“智慧建筑”的巨大优势——应用数字技术来实现运营控制和绩效追踪,并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实现快速精准的资源战略规划。从理论上来说,智慧城市的概念大体上与智能建筑相同——只不过智慧城市的规模要更大一些。世界范围内的大型城市目前尚处于“智慧化”的初期阶段,仍旧在不断地摸索如何应用数字技术来完善城市运营状况、提升城市综合效率、增加城市人才储备和扩大城市商业规模。今天,全球范围内已经存在一些智慧城市的试点项目,例如韩国的松岛国际都市,就是一座经过地面全局规划的现代智慧化社区。但是,就绝大部分正在开展智慧化城市项目的地区而言,既有城市不可能回到城市蓝图绘板上重新来过,而是直接通过在既有城市范围内融入数字化技术来创造智慧化城市。
尽管智慧城市的规模数据变化非常宽泛,但是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智慧城市现在仍旧是一个处于成长期的领域。研究表明:智慧城市行业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3.5%,而2014年全年的行业市场总值则约为88亿美元。按照这种增长速度,行业专家预测:至2023年,智慧城市的市场总值将达到275亿美元。[1]智慧城市技术的全球技术领导者包括IBM、思科(Cisco)、施耐德电气(Schneider Electric)、西门子(Siemens)和微软(Microsoft)。中国的中兴通讯(ZTE)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其所占有的国际市场份额也在快速攀升。中兴通讯更是与全中国范围内超过100个主要城市签订了智慧城市项目[2]合作关系。
中国的“智慧化”进程
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种类及质量都在突飞猛进,而中国的城市群体都在翘首以盼,希望通过使用这些全新的技术工具和服务来更好地管理城市和优化城市结构。“城市的智慧化进程发生在全球认知转变的大环境下——可用空间变得愈发珍贵,并且公众对降低自然资源消耗(如水电资源等)的呼声持续增加,”艾迪·托姆(Adie Tomer,布鲁金斯大都市政策研究机构成员、华盛顿大都市基础设施创新协会成员)这样说道。
“中国的智慧城市发展受到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巨大影响——许多人选择离开农村转而到城市和城镇生活。”艾米丽·孔(Emily Kong,思科集团亚太区中国日本区域总经理)说,“2011年,中国的城市人口数量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数量,根据粗略估计,到2035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占人口总数的70%以上。这种城市化的高速运转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得中国迫切地希望能够通过数字化技术创造出真正的智慧化城市。因此,中国中央政府特别支持智慧城市课题,并通过官方宣布将其作为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随之而来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主要任务。”可以说,智慧城市课题已经被官方提上了国家议程,并获得了政府的资金支持,由作为中国储备银行的国家开发银行直接提供财政援助。
“创造中国智慧城市对于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的控制和提升综合城市运行效率都是非常关键的。”杰里米·凯利(Jeremy Kelly,伦敦仲量联行全球调研项目部负责人)说。智慧化城市措施和能源效率的提高以及可持续性运营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需要处理种类和数目基数非常大的多种问题,例如城市化发展、环境问题和能源效率的提高问题等。“而这些问题,将全部归结于智慧化技术的投入和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
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的关键任务包括加快城市化进程和降低全国碳排放量。而智慧城市能够完美地帮助中国达成上述两个目标。这次的“五年规划”强调以新型能源和能源节约来提升城市发展效率,并且在建筑中使用更加环保的材料以及绿色工艺和绿色技术开展生产和建造活动。[3]核心的投资领域包括:
·规划、设计和建造方式
·能源供给系统和供给网络
·运输和移动系统
·通讯方式
最初,中国的几座城市作为“滩头阵地”试点,开展了城市智慧化项目,例如杭州、重庆和成都,艾米丽·孔说,这些城市的市长先驱一般地协助在其辖区内进行全方位的智慧化改造。随后,政府发布了明确的系统化开展城市智慧化进程的指导方案。从2013年至今,中国中央政府审批通过了三批城市作为智慧化城市的试点。第一次审批时间为2013年1月,审批城市数量为90个;第二次审批时间为2013年8月,审批城市数量为103个;第三次审批时间为2015年4月,审批城市数量为84个。
重庆已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智慧城市方案
“可以说,智慧城市的发展在中国范围内正处于‘聚光灯’之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到城市的智慧化进程之中。”弗兰克·陈(Frank Chen,世邦魏理仕中国调研部总经理)说。智慧城市项目在过去的几年中蓬勃发展,早期的例子可以追溯到2010年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包括宁波和南京,都宣布尝试开展城市智慧化项目。2011年9月,宁波获得了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的批准,成为智慧城市项目的试点城市。
根据世邦魏理仕的统计数据:至今,包括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在内的多个部级单位共计审批通过了400个智慧城市试点项目。然而遗憾的是,对于中国智慧城市,暂时还没有系统的、明确的定义。2014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智慧城市开发的指导方案,该方案可以作为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标准——尽管该指导方案还需要不断完善。
“在技术方面,我们也希望基础设施建设、安保建设和其他智慧化城市相关联的硬件组成部分能够同样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成熟。”陈说,“从另一方面来说,智慧城市的实现必须有高效的市政管理系统作为支撑。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多个部局之间的良好协调性还需要进一步磨合。”
城市集群的个别发展策略
对于智慧城市的发展来说,并没有“万金油”式的方案,每一座城市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并且,每一座城市对智慧化发展的认知度不同,它们对智慧城市发展方式的接受度和投资力度也会千差万别。不过,典型的智慧城市组成部分通常包括:
·智慧化基础设施,例如宽带连接和通讯网络及其各自的附属设施(交通运输设施、电力供给设施等)
·“智慧”政府(也可以称之为“数字化”办公政府)
·智慧服务(数字化医疗、数字化教育等)
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成熟智慧城市实例数量尚且有限,但是越来越多的大都市已经开始努力建立起创新型的城市经济体制。这些城市根据自身的独特情况和运营目标,设计出属于自己的智慧化路线,例如:
·北京的城市智慧化项目包括智慧化交通、智慧电子病历、远程医疗、智慧家庭、电子商业和物联网(IoT)的全网通;
·上海则强调3G网络的全覆盖率、Wi-Fi的普及和其他诸如“云”技术等无线技术的应用;
·深圳则主要关注互联网、移动网络和物联网(IoT)的整合。
直到最近,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行为仍旧在持续进行。现在,中国的城市建设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必须要思考如何才能更加高效地管理规模如此巨大的城市集群。“我们如何创造出环保型的城市?”凯利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像北京、上海和深圳这样经历了多年现代化发展而变得成熟的大都市或许更容易接受智慧化改造。“这些大都市经历了多年的扩建和商业化运营已经变得相当的成熟,现在我们必须能够通过新技术的融合更加有效率地管理它们。”
智慧城市项目还能够帮助中国实现更加巨大的经济目标——将城市从传统的制造业经济转型为更高级别的经济模式。凯利说:“看到中国出现大批的技术枢纽是十分令人兴奋的。我们能够看到,诸如深圳、西安和杭州等城市已经成为高新技术公司聚集的国家先进技术枢纽中心。”
大多数城市并没有急于采取包罗万象的诸多措施,而是应用智慧技术去完善某些规模较小的目标领域,例如通过智慧化技术来优化城市交通运输、提高公共安全程度和医疗质量。举例来说,北京的丽泽金融商务区(Lize Finance Business District)于2013年获批成为“智慧城市试验区域”。丽泽商务区的目标是实现全区“零碳排放”,并将商务区内全部商用建筑规划成绿色建筑。智慧能源监控系统在该区域的覆盖率达到100%,能源循环和诸如区域内捷运系统的智慧分层运输系统也得到了规划、设计和建造。
智慧城市的未来
智慧城市可能对CRE选址决策带来哪些影响还需我们拭目以待。从基本角度上来看,企业选择房地产区位的主要参考因素是运营成本、人才密度和物流供给链。当然,当地经济和该城市能够提供的生活质量也是企业选择房地产区位的关键参考指标。纵观智慧城市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安全的城市生活环境、便捷通畅的交通状况和绿色健康的城市环境是智慧城市之间的最大共同点。“智慧城市项目不但会将政府、企业和市民带入到具体规划措施中,更会给他们带来各种影响。可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智慧城市为本地企业和跨国企业都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遇。”孔说。
在现代城市极力追求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智慧城市更加具备“鹤立鸡群”的潜质。“对于当前中国的大部分城市来说,最让人觉得懊恼的是:这些城市都过于相似了——它们不仅外表相似,甚至连追求和各类议程都完全一致——此外,这些城市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全国的经济技术中心。”凯利说。对于中国这样幅员辽阔且经济形式多样化的国家而言,其核心区域必须相比其他区域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成为智慧城市则能够提供这种“截然不同”的特质。“智慧”就像是一个标签,象征着城市的“适宜居住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这将吸引大量的优秀企业和优质人才。
智慧城市项目将长期持续位于中国民族建设议程中的较高位置。对此,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4月宣布了中国的“互联网+”政策,旨在将移动网络、“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和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相融合,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同时扩展和加强中国商业基础。[4]
中国智慧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将带来巨大的机遇。对此,孔表示:“对于智慧城市项目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也一样’的思维模式。每一座城市的市长都希望推行智慧城市进程,在紧跟中央政策的同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但是,一些城市,尤其是一些三线城市,仍旧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的通讯系统和连接系统,才能符合智慧化服务对于城市硬件的基本要求。”
毫无疑问,智慧城市集群就是中国城市的未来。问题在于创造智慧城市集群的方法和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长。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来说,智慧城市仍旧处于初期的成长阶段。数字技术本身在趋于成熟,城市发展也需要常年的细致规划。实现全盘的智慧城市集群尚需更多个年头。
注释:
[1]《导航研究排行报告:智慧城市供应商》,2015年第四季度,导航研究咨询公司。
[2]《中国中兴通讯(ZTE)与100个中国城市签订价值约为160亿美元的“智慧城市”项目合约》,乔治·陈,2015年7月13日,南华早报。
[3]《中国:智慧城市》,约翰·卢里,2013年9月16日。
[4]《中国设定“云”计算技术和“互联网+”快速增长发展路线》,尤金·克拉克,2015年4月6日。
贝丝·马特森特格(Beth Mattson-Teig),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一名自由商业撰稿人。擅长撰写商业不动产、金融和经济发展类的文章。
(本文由全球企业房地资产与设施管理协会(CoreNet Global)特别供稿,翻译/南天)
(原载于《现代物业·设施管理》2016年第7期)
本文为《现代物业》、 设施管理网(cnfm2001.com)联合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xdwyxm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