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智慧分类模式推广及面临问题

国内外通常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是填埋法、焚烧法、堆肥法以及资源化处理,我国的垃圾处理,以露天堆放和简单填埋为主,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而垃圾中的可利用资源却得不到有效利用。

从2000年开始,我国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8个城市开展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然而,15年过去了,垃圾分类试点却没有明显成效。缺乏有力的宣传教育、完整的垃圾分类体系、运输分类及末端处理,垃圾分类对于居民来说,只是在小区内和街头巷尾多了几个垃圾桶。2016年3月,国家发改委、中宣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环保部、住建部等十部委出台《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鼓励绿色产品消费、扩大绿色消费市场、加强金融扶持等17条具体举措,力促绿色消费发展。

2015年,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京环卫集团)全资子公司北京京环城市矿产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在北京市150多个小区试点推行垃圾智慧分类,采用“互联网+”思维,针对传统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问题推出了“垃圾智慧分类模式”,以推动垃圾分类、改善社区环境、提升物业品质。2016年,北京环卫集团将推动350个小区试点,覆盖人口将达到100万人。

北京环卫集团垃圾智慧分类项目负责人李朝辉告诉《现代物业》,城市垃圾分类需要进行战略部署,做好垃圾分类,垃圾从源头上得到处理,是北京环卫集团的相关战略工作。“如果我们只关注末端的处理,不关注前端的分类,我们的土地资源将会被很大地浪费,所以我们开发了这样一个垃圾分类系统模式。”

什么是垃圾智慧分类模式?

北京环卫集团的垃圾智慧分类模式,首先,垃圾分类体系上采用的是“两网合一”的方式。传统的社区垃圾分类是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离,社区重点处理厨余垃圾,而再生垃圾的处理基本是由“拾荒者”和废品回收人员进行收购。“两网合一”的分类模式,则是由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打包后投放到社区设立的垃圾桶内,或者由专门的回收人员上门回收,回收后垃圾由环卫集团的回收员运送到分拣中心进行分拣,最终运送到指定的垃圾处理厂。

李朝辉表示,传统的垃圾分类都是街道办事处委托公司进行,公司找分类指导员对垃圾分类进行指导。为了达到政府对垃圾分类的标准,指导员要把厨余垃圾拨出来进行重新分类,导致的问题是垃圾分类指导员工作过重,企业为了考核,分类只达到了环境卫生考核标准。但是这样的垃圾分类方式对于民众来说是没有意义的,要实现有效的垃圾分类,需要居民能够自发地进行。在“两网合一”的分类中,将垃圾分类的节点前移,引导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中。为了让居民能够更加积极地进行家庭生活垃圾的分类,北京环卫集团会对居民提供一些物质上的帮助,并通过互联网手段实现对分类的指导和统计,及时对分类情况进行反馈。

图1 垃圾智慧分类回收模式

其次,利用“互联网+”实现垃圾智慧分类。第一步,在小区内布设自主研发的高1.9米、宽0.7~0.9米的回收桶用作再生资源的回收。第二步,引导、帮助居民注册办理再生资源回收卡,注册办理后的家庭将会获得一个专属二维码,用作该户家庭身份的识别。每一个注册的家庭将获得一个使用包,使用包内的物品包括一份使用手册、一张“e资源”北京蓝生态卡以及二维码可粘贴纸。二维码主要作用在于建立起回收人员和家庭之间的桥梁,避免了过多的中间环节。居民将分类好的可再生资源打包后贴上代表自己身份的二维码投放到回收桶内,分拣人员在分拣时利用可携带设备扫描二维码,可以实现该家庭的积分。北京蓝生态卡在厨余垃圾的投放上起到关键作用。厨余垃圾回收桶增加了刷卡感应区,居民将厨余垃圾投放到回收桶内时,通过刷北京蓝生态卡,可以实现积分。居民可以通过微信后台随时查询积分情况,老年人可以通过拨打北京蓝生态卡上的客服电话查询积分情况。

再次,建立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规则。北京环卫集团回收的废弃物品主要包括纸、塑料、金属、纺织、废旧电子电器、玻璃六大类。居民将垃圾分类打包贴好二维码投放到垃圾桶内之后,分拣人员通过称重或者计算数量等方式进行积分统计,通过后台系统录入数据并反馈到居民的账号中。厨余垃圾每天可以投放两次,积分两次,工作人员会利用手持终端系统到每个点采集数据,将积分情况反馈到居民账号中。而废弃的大型电器,居民可以拨打客户服务电话或各个站点的回收人员电话,由回收人员上门回收。每个月固定时间,北京环卫集团会在小区附近设立兑换处,并在街道设置长期固定兑换点,为居民进行物品兑换。通常一个积分可兑换一分钱,居民可以把积分兑换成物品、现金,兑换物品根据居民的反馈进行提供。积分规则根据市场价格确定,但是普遍高于游商的价格(见表1-表6)。

物业管理公司怎样与北京环卫集团合作?

一直以来,住宅小区的可再生资源基本都是游商进行回收,游商进入社区一方面存在治安方面的隐患,另一方面,游商会刻意压低废旧物品回收价格。

李朝辉认为,从这两个方面考虑,对社区垃圾进行细分回收,形成一套良性的体系对于社区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媒体对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的报道常用‘瓶颈’、‘蹒跚前进’、‘步履艰难’这样的词。事实上,社区包括物管企业都在促进垃圾分类,企业、NGO(非政府组织)、政府、物管、民众相互配合,是可以形成一个有效的联动机制,共同把垃圾分类做好的。”

现在垃圾智慧分类模式进入社区,对于小区物管和社区居委会而言,最为关心的还是人、物、钱的问题如何解决。李朝辉解释,在整个垃圾智慧分类过程中,主要有两项内容需要物管公司配合。

第一项是垃圾回收桶的铺设需要物管公司提供场地,智慧垃圾回收桶设置后,也由北京环卫集团进行管理,不需要物管公司再费心力。物管公司也不必担心出现人为的蓄意破坏。李朝辉说:“在设计之初,我们就考虑到了这方面的问题。箱子的材料比较厚实,另外,我们的箱子是防盗,箱子打开门,手是伸不进去的,只有投递口关了之后,下面的口才会打开,物品自动落入。我们前期摆放的时候不会做特别的固定,摆放一段时间看一看居民的反应,如果居民觉得阻碍出行或者觉得位置不合适,可以考虑换一个位置。等居民没有特别的意见之后,考虑打上固定螺栓,防止箱子被人偷走。”而如果产生大面积的破坏,只能采用法律手段解决。垃圾回收桶的位置选择,以居民的行走路线为主要的位置,充分考虑各个居住区之间的居民分布情况,尽量覆盖更多的居民。根据以往的经验,一般200到500户设置一组垃圾回收桶。

第二项,垃圾分拣需要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提供一个10到15平方米、能够容纳一个厢式货车的场所作为垃圾分拣处。因为居民前期已经对可再生资源进行了简单分类,在后期分拣过程中分拣人员只需要对垃圾进行简单的分拣,居民不必担心产生气味。

北京环卫集团会派专门人员到小区内进行宣传,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垃圾分类的相关信息,对于垃圾分类做得好的案例,通过软文的形式进行推广,为居民提供分类参考和使用指南。

为什么国内的垃圾分类回收推行速度缓慢?

北京和谐社区发展中心吕岩向《现代物业》表示,垃圾智慧分类模式“重建了城市垃圾分类体系”。由于意识问题、思想问题和宣传问题,我国的垃圾分类回收推行一直都很缓慢。吕岩认为,现在推行的垃圾智慧分类,需要更多政策法规方面的支持。

以往的垃圾分类交给市场进行处理,没有政府的公共管理投入,在无法获得收益时,商贩不再对纺织物、玻璃等类的产品进行回收。当政府部门开始重视之后,整个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如目前北京环卫集团的垃圾智慧分类模式,能够将垃圾从源头上进行分类,同时解决了运输过程以及末端处理问题,并在前端设置了推动居民进行细分的利益机制,能够更好地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吕岩说,随着城市的发展,垃圾从运输到处理的成本会越来越高,特别是人员成本将会不断上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家庭,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作为鼓励,也可以设置“绿色家庭”和“绿色公民”等表彰称号。对于不对垃圾进行分类或者做得较差的家庭,则通过提高垃圾处理收费的方式进行管理和引导。

另一方面,有必要出台一定的政策,对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管理,通过将企业评级与垃圾分类情况相结合来推动小区内的垃圾细分工作。政府应该参与到社区的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中,比如政府通过购买物管公司的服务专门来管理垃圾的绿色分类,这样物管公司不必担心人员成本问题,同时也能让居民得到更好的指导。在目前来说,垃圾智慧分类系统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分类标准和更加精确细致的积分兑换体系,鼓励居民进行细分,提高垃圾回收后的利用率。

在吕岩看来,我国要实现垃圾细分并在全国进行推广,本身不难,需要的时间也不长,主要还是看国家的重视程度。

(原载于《现代物业·设施管理》2016年第4期)

 

(责任编辑:高见)


本文为《现代物业》、 设施管理网(cnfm2001.com)联合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xdwyxmt@126.com。

     

© 2016 设施管理网  |   滇ICP备19007344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