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PP设计导向式学习实务课程

摘要

实务专业课程在技职体系或科技大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目的在于让学生能与业界接轨,达到学以致用的功效。然而,学生在缺乏实务经验的情况下,若无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可能会产生学用落差的问题。为此,本计划拟结合应用程序建置,探究学习理论、游戏学习理论与教学数位平台建置,以建筑防灾与评估课程为例,发展一套适用于实务课程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规划方面,本计划以生活化的问题,结合实务理论与经验,设计多项建筑防灾与评估课程主题,并且以校园环境作为学习场域,建置辅助教学用的智能型装置应用程序,让学生在校园中观察、探究与分享课程主题相关的发现。此外,教学数位平台的建置,可让学生在平台中进行同侪学习与同侪竞争,也可在平台的数位教材中学习所需的知识;而教师更可在平台中与学生互动,掌握学生学习上的学用落差症结点,并强化学生正确的观念与知识。最后,本计划采用科技接受模式,探讨学生的学习成效与接受程度。

缘起与目的

缘起

实务课程如何落实,并且与市场接轨,降低学用落差,向来是学校相当重视的问题。然而传统单向授课方式是以教师与书本知识为导向,传授统整后的理论基础。若学生对专业领域实务无法引导思考,那在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上就可能发生学用落差的问题。

鉴此,本研究以物业管理专业领域课程中的建筑防灾与评估课程为例,结合智能型载具辅助与应用程序开发,并采用多元探究教学法进行课程规划与设计,以克服学用落差问题且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另外,学生可以随时透过智能型载具,利用数位多媒体学习平台快速查询所需要的知识与技术。数位多媒体学习平台内容将整合问题、知识、技术手法及学生成果,不仅可辅助学生进行无所不在的学习,亦可提升同侪学习,互相观摩与分享,以达到持续学习效果。最后,采用科技接受模式与问卷分析,调查学生对于智能型手持装置导入教学的接受度,以作为未来研究的参考。

目的

本研究希望借由智能型手持装置应用程序在教学上为技职体系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并且打造多元的课程规划与设计,未来更希望能重新打造物管从业人员的专业与高科技形象。

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订定研究目的:

(1)探讨智能型手持装置应用程序在教学上的应用与发展;

(2)开发适用于实务专业领域课程的应用程序;

(3)分析学生学用落差问题以强化教学内容与方向。

研究方法与流程

本计划以建筑防灾与评估课程为例,研究流程与方法如图1 所示,其原因与内容说明如下:

文献回顾

本计划经由文献回顾与评析,针对多元探究教学法、智能型手持装置辅助教学以及科技接受模式等相关研究进行探讨,并探索作为本计划架构、方法与专家访谈的基础,作为本计划的建议与讨论依据。

课程规划设计

每个主题以三周为单位进行教学。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智能型载具系统开发

(1)学生端模块应用与功能说明

各项功能说明如下:

•最新消息——最新消息系由教师所发布,可在场域探究时给予在线支援,或者发布各组进度与情况。

•防灾组织与防灾地图——防灾组织与防灾地图功能是用于辅助关键问题应变处理的信息。防灾组织功能中提供邻近地区的防灾小组、地方专家与防救灾团体等信息,此等信息可提供学生在思考紧急事件处理时的参考依据。

•灾害通报——灾害通报中具有拍摄照片与填写说明的功能,当学生自主观察到相关主题的事证时,可实时记录,并拍照标注与上传。

(2)教师端模块应用与功能说明

各项功能说明如下:

•账号管理——用于指派各组学生使用者账号与密码。

•消息管理——提供教师实时发布消息,或提供各组消息。

•问题管理——教师可在此处查询各组学生上传的观察记录,当各组学生需要在线支援或观察记录有问题时,教师可在各项上传记录中回复,提供实时支援。

真实情境模拟打造

在真实情境模拟打造方面,本计划将整合校园资源,选定校园数栋建筑物让各组学生进行探究,同时也在关键问题点处贴置QR Code标签或iBeacon区域定位装置以作为问题线索。

行动教学互动学习活动设计

第一周利用简报,结合数位多媒体平台教学,建立学生对本议题的基本知识之后,第二周上课由教师发予本周“闯关地图”,以问题导向学习,并记录出发时间。各组可自行决定闯关路线,透过在本栋建筑所预埋的QR Code,每一关卡将有情境式问题描述,智能型载具记录学生填答之内容与答题时间。闯关路线完成之后,即有最后总填答时间记录。

学用落差分析

在学用落差分析方面,每个主题第二周学生上传场域探究记录后,研究团队将透过教师后台程序予以汇整与归类,分析学生在该主题上所观察到的问题类型,并统计问题类型的次数,以了解学生对哪些问题的观察能力较高。此外,从学生上传的问题记录中,研究团队也将逐条分析学生对问题的认知是否有与专业知识不符合之处,并予以汇整,且于第三周时引导正确观念。本计划整个课程系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对不同问题的理解程度,强化其知识与观念的吸收。

系统接受度分析

在学期结束后,本计划将采用科技接受模式设计系统接受度问卷,并透过统计检定、变异数分析、回归分析或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以评估学生在科技接受模式各构面间的表现与关系,作为本计划研究成果有效性的评估指标与未来研究强化的基础。

研究成果分析与探讨

智能型载具与多媒体学习平台系统

1、学生端模块功能

在学生使用者方面,各组学生将指派给一组账号密码,登入App 后即可使用各项功能,包括最新消息、防灾组织、防灾地图与灾害通报等,其功能画面如图3至图5所示。


图3

图4

图5

2、教师端模块功能

教师使用者主要功能包括账号管理、消息管理与问题管理,如图6至图8所示。


图6

图7

图8

3、多媒体学习平台

学生可以随时透过智能型载具,利用数位多媒体学习平台快速复习需要的知识与技术,借由数位多媒体学习平台中的知识、技术手法及学生成果,打造学生们无所不在的学习环境,并且可提升同侪学习,互相观摩与分享,以达到持续学习效果,如图9 所示。


图9-1

图9-2

图9-3

教学成果分析

1、观察记录统计分析

本研究分别开设两次的选修课程,并且针对各单元进行学生的观察记录分析:(1)建筑安全,关键的诀窍(外墙安全、结构安全);(2)祝融不要来,确保居家防火安全(消防安全);(3)电气维护要用心,让你远离骇人的火灾(电气安全)。各组学生上传的观察记录进行统计与比较,如图10与图11所示。


图10 第一学期各主题上传记录统计图

图11 第二学期各主题上传记录统计图

从两学期的统计图中可知,学生在电气与外墙两个主题的观察记录相对较多。在教学历程中发现,电气安全主题的检查项目较容易目视观察,且用电分区规划与使用习惯跟学生日常生活相关,并在节能用电认知教育的影响下,学生较容易对于电气安全主题产生共鸣。另外,外墙安全主题由于明显、容易观察,且近年来外墙装饰材料掉落伤人事故频发,学生们也特别关心此主题。

2、科技模式问卷分析

表1问卷于开课前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每一项问题均界于4.1至4.8分区间,其中最低分数为第4项,其次为第5项与第20项。由此可见,学生最为欠缺之能力为问题之发现、分析及归纳之逻辑思考能力。而本计划之核心价值为培养学生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并鼓励同学提出问题。

表2为学期结束后,学生就本学期之学习成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每一项问题均界于5.0至5.8分之间,其中最高分数为第21项,其次为第12项与第14项。而就表1与表2的比较可从中了解,提升空间最大的为第4项与第21项,相较于学期前之调查总平均分提升1.2分,其次为第20项相较于学期前之调查总平均分提升1.1分。由此可见,在问题导向式教学中,同学们提升最多的属于问题之发现与逻辑思考之能力。

而在学期成效问卷调查中,另加入综合评估项目,借由此综合项目的调查,了解同学们对于本计划之创新的教学方式与问题导向式的学习方法之满意度。由表2可了解,大多数同学认为在第27项中平均满意度较高,总平均分为5.9分,其次为第22项,总平均分为5.7分。

表3至表5问卷调查为单元学习前/后测问卷调查,借由课前的问卷调查,了解同学们对于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由表3的课前问卷调查中可了解到,大多数同学对于第22项认知度较低,总平均分仅3.2分,其次为第26项。由此可知,对于结构安全这类专业性较高的知识,因难以从建筑物外观辨别其优劣,因此,其重要性往往容易被忽略,且课前问卷调查显示,山坡地住宅、梁柱歪斜、混凝土剥落、瓷砖劣化等因素如何影响房子的安全,也并非是同学们有能力所能辨认或判断的。而其中,受测对象在课前/后问卷调查中,进步空间最大的为第26项,其前后测总平均进步空间为2.4分,其次为第9项,总平均进步空间为2.3分,而其他项目的专业知识亦有非常显著的提升。

表4的课前问卷调查中显示,大多数同学对于第19项了解度较低,总平均分仅3.1分;其次为第20项,以及第16项、第18项、第21项、第22项、第25项、第26项与第28项等,均为总平均分数较低的项目。由此可知,同学们对火灾预防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观念仍显不足,尤其消防设备使用与维护的认知十分缺乏。因此,本研究在问题导向式教学中预先设计三道在理论中难以发觉的问题,也是容易造成学用落差的课题,分别为:灭火器使用期限、常闭式防火门、紧急照明设备。借由此三道问题的预先设计于场域中,让学生得以活用与思考,深入理解教材中未提到的实务考量。而同学们在课后问卷调查中,进步空间最大的为第28项,其前后测总平均进步空间为2.4分;其次为第16项,总平均进步空间为2.3分;而其他项目包括第19项、第21项,以及第22项至第28项总平均进步空间均达到2.3分。由调查表中可发现,进步最大的亦属于消防设备使用与维护类的专业知识。

表5的课前问卷调查中显示,第3项、第13项、第14项以及第21项均为同学们平均认为认知度较低的项目,总平均分仅3.0分;其次为第1项与第19项,总平均分为3.1分,由此可知,相对总平均分数较低的项目均落在电气的定期维护方面。

而据全台火灾统计分析资料显示,台湾每年均以电气火灾居首位。再加上20年以上的老房子占整个房屋存量比例已超过33%,相当于三分之一的房屋都是逾20年以上的老旧房屋。然老旧住宅之配线若未定期检查或汰旧换新,以及平时未注重电气设备之保养与正确的使用方法,所潜藏之火灾危机不容忽视。因此,在此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更应为同学们所要重视的。

另外,受测对象在课前/后问卷调查中,进步空间最大的为第14项及第18项,其前后测总平均进步空间为3分;其次为第9项及第21项,总平均进步空间为2.8分;而其他项目的专业知识亦有非常显著的提升。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采用智能型载具作为教学工具,整合多元探究教学法,以建筑防灾与评估课程为例,说明行动数位学习的应用,以期能克服学用落差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成效。本研究成果未来可推广至其他专业领域课程,协助提升台湾在实务专业领域课程的教学成果。本计划所提出的智能型载具应用程序设计、学用落差分析以及系统接受度调查等内容,亦可作为智能型载具辅助教学相关研究的参考。


参考文献

英文文献

1.Ahn, Y.A. & Cho, H.J. (2013). A Study of the HTML5-based Mobile Order Communication Syste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nts, 9(1), 11-17.

2.Brown, J., 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1), 32-42.

3.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MA: Addison-Wesley.

中文文献

4.王建琮 (2009),大专院校教师对于远距教学使用意愿分析之探讨,长荣大学信息管理学系硕士论文。

5.王秀文 (2013),以科技接受模式来探讨学务管理系统之使用影响因素——云林县小学为例,南华大学信息管理学系硕士论文。

6.余泰魁、杨淑斐 (2005)第5 卷第2 期,在线学习系统使用意向之模式建构与比较分析研究,台湾管理学刊。

(本文共同作者:李秉展、张玉萍,原载于《现代物业·新业主》2016年第4期/总第353期)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为《现代物业》、 设施管理网(cnfm2001.com)联合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xdwyxm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