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联合办公空间重点在空间吗?

2015年国家提出“双创”,一大批创业公司、团队诞生,同时,联合办公空间也迅速走红,例如联合创业办公社(PeopleSquared,简称P2)在北京中关村e世界接盘4万平米;潘石屹推出SOHO3Q,打造联合办公的O2O模式……根据克尔瑞集团的研究数据,目前中国的联合办公空间数量已经达到了1700多家,相比2014年,增速达到三倍,已经远远超过了世界范围内30%的增速。

联合办公(Coworking)一词第一次被使用是在1999年,Bernie Dekoven用这个词来描述那些需要电脑和新技术来完成的合作工作;2005年,Google的软件工程师Brad Neuberg将“9 to 5 group”(朝九晚五团队) 重新命名为“Coworking”,将“联合办公”定义为能让独立办公者和移动办公者在一起共同工作的物理空间。同年,他在旧金山创办了名为“帽子工厂”(Hat Factory)的联合办公网站,并将自己家里的仓库打造成休闲场地租给三位从事科技产业相关的工作者。在后来的采访中,Brad提到,世界上第一家联合办公空间应该是“旧金山联合办公空间”(San Francisco Coworking Space),而不是常被大家错认的帽子工厂;2006年,他又创办了一家名为“市民空间”(Citizen Space) 的联合办公空间,而这一空间则被视为全球联合办公空间风潮的引领者。

第一家联合办公空间San Francisco Coworking Space所在地Spiral Muse

旧金山不仅仅是联合办公空间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世界上联合办公空间密度最高的地方。诞生于此地的Wework虽然不是世界上第一家被创办的,但却让“共享办公”真正开始普及、得到关注。它由亚当·纽曼和米格尔·麦克凯维尔于2010年联合创办,Wework用折扣价租下某写字楼的空间,将办公场地划分为许多小块,然后每月向那些希望大家紧挨着办公的初创企业和小公司收取会员费。值得注意的是,Wework并不是将建筑物买下来装修,而是租下来,这就为其保障了良好的现金流,同时Wework自身良好的社区运营而形成的情感氛围又大大提高了用户粘性和续租率,美国34%的移动工作人员也为其提供了广大的用户群,才使得Wework在短短五年时间内迅速扩张成为全美增速最快的联合办公空间,将自己的触角伸向了世界各地,国内的Wework也已于今年7月份在上海开业。

Wework内的会议室

这些联合办公空间为创业公司提供办公室和工位服务,同时还包括WIFI、咖啡、会议室等共享资源。除了这些硬件服务之外,他们还为创业者提供最基础的注册、税务,发展所需的市场推广、投融资,及针对个人的差旅、保险、医疗等特色服务,可以为创业公司免去后顾之忧。

联合办公空间究竟哪里吸引着创业者?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海归创业者顾玉婷打算入驻联合办公空间,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比较看重联合办公空间的氛围和服务。我了解到,很多联合办公空间都会进行一些创业培训,并且入驻的团队大多是创业团队,大家可以资源共享,进行信息更新。”

“在这里,每一个企业都是我们的用户。跟其他创业者在一起办公,可以碰撞并萌发出一些新想法,这种工作形式所形成的特殊氛围让我们获益匪浅”,入驻P2的北京帮推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强如是说。

诚然,联合办公空间环境优美、设施便利及拥有的创业资源可以给忙于奔走的创业者吃下一颗定心丸。但现实真的像看起来这样完美吗?答案是否定的。知乎用户@大飞-趣租空间在谈到联合办公运营模式时提到,实际上国内很多联合办公空间自身也是创业企业,他们除了提供物理办公空间外,还需要向入驻企业提供软性服务,而这些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再有就是过高的流动率和前期推广成本,导致补贴压力很大,这种过重的运营模式的结果就是将过高的租金直接转嫁到租户身上,藉这种方式来保证空间可以活下去。

对于众多初创企业而言,即使是小笔的财务支出也显得极为重要,那么联合办公的租金在他们的承受范围之内吗?

以优客工场的价格为例,开放式工位2000元/月,办公室工位2600元/月,其他一些位于中关村的联合办公空间如丹棱SOHO、中关村SOHO、上地IMOMA大厦的工位费均价接近2000元/月。假设一个创业团队有4个人,以2000元/月/工位的价格来算,那么每个月仅公司成员的工位费就要花去8000元,这对于刚起步的创业团队而言是否是一笔合理的支出呢?

另外,我国现有的很多联合办公空间提供的软性服务没有固定的标准,入驻了P2的足记联合创始人宇文卿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道:“这里并不提供融资方面的服务,只是出租场地,但是如果你的团队很热情,愿意多接触其他团队,互相推广,这是完全自愿的行为。”

上述的问题使得许多创业团队在选择联合办公空间时多了一些担心和疑虑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什么样的地方才适合初创公司办公呢?来看看一些有意思的案例

案例一:车库、公寓

啊!You’re right,提到创业不提车库简直就是no culture,no future。

车库孕育出了像谷歌、苹果、惠普、YouTube等众多在各大领域独领风骚的强势品牌。

成本低廉,空间宽敞,工作时间自由支配是车库创业的优势,而看国内,大部分创业团队选择了民宅公寓,例如杭州的马老板。

1999年,马云和创业团队在他湖畔花园的家中创立了阿里巴巴网站

案例二:车

美国人Kurt Varner曾在自己的车内进行创业,每月花费仅219美元。下图的Kurt在创业期间就将自己的车简单改造了一番作为自己短期的小窝,他花了120美元给车窗贴了个膜,用5美元买了个遮阳板(睡觉时放在挡风玻璃上),把车子的后座放倒,在上面铺了一个大约7.6厘米厚的泡沫床垫,一个简易的床就做成了。

Kurt和他的车

案例三:咖啡馆和远程办公

很多企业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都选择了在咖啡馆里“打游击”和远程办公,最直观的好处就是成本低廉,成员可以选择在自有空间工作;同时能够在没有办公室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证工作的完成,能够使创业团队的成员以更灵活的时间和更大的积极性来保证工作的完成;再有就是可以留住优秀的人才,很多时候这些人才各个方面都与创业公司很合适,但有地理条件的限制。远程办公就可以为双方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为企业留住更优秀的人才。

远程办公发展到现在,市场调查显示:市面上以IM即时沟通为主的占52.7%;以移动CRM为主的占18.6%;以团队任务协作的占28.7%,它们都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做好远程办公。况且随着将来VR(虚拟现实)、AR(现实增强)的发展,平民化使用之后也必将大大便利远程办公的操作。

这种模式的缺点就是公司成员都不在一个地方,沟通主要依赖电话和网络软件,可能会对沟通造成一些障碍。

《现代物业》采访CoreNet全球教育总监,设施管理及企业不动产运营专家姬约翰(John Gilleard)博士时,他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办公室”。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为《现代物业》、 设施管理网(cnfm2001.com)联合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xdwyxm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