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综合措施解决“电动车”难题


 

今年7月份,郑州一小区大厅内有2部客梯加装了“便民椅”。“便民椅”被固定在电梯最里面,不可移动,长度等同于电梯的一侧,宽度约50厘米。物业人员称,这样做一方便特殊居民,二减少电动车上楼数量。此举,引发部分居民不满。

充电电源私拉乱接引发小区管理问题

目前,居民小区内一些私拉乱接电源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成为物业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充电过程中引发的火灾事故也比比皆是,由此带来的财产损失更是成为管理单位和业主产生纠纷的缘由之一。部分物业公司在针对此类事件时,也积极地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安装统一的充电插座来避免私拉乱接的现象,或者统一规划充电区域集中停放等等。解决问题的同时,一些业主对用安装统一的插座来充电也心有余悸,因为充电起火大多是由电池充电时间过长而引发的,如果将大量的电动车集中起来充电,一旦发生事故,波及的范围会更大。郑州市金水区农林路某小区的解决办法是将充电区域用隔离栏隔开来,将可能发生的火灾损失控制在某一个隔离区域内。但这对本身充电区面积就不大的单位来说,无疑是一种不太可行的办法。

很多居民希望能有自动断电的充电器来解决充电时间过长的问题,这样就能将充电时间控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避免对电池的过充,这样还能让电池“多活”一段时间。但是,充电器自动断电是通过充电器与电池进行电压检测才能判断是否该断电,如果是电池本身有故障,充多少时间都无法充满的话,充电器还是会继续对它进行充电,长期这样就会造成内部线路老化。维修电动自行车的张师傅并不觉得自动断电的充电器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找其他的解决办法。

对于集中充电问题,扬州某小区的物业管理单位为业主采取的解决办法是安装小区电动车充电管理站。该小区管理处杨经理介绍,当时是安装了几台快速充电的充电站,但是很少有业主使用,大家都觉得快速充电设备对电动车电池的损害大,在路上应应急也就算了,所以私拉乱接现象依然得不到有效解决。后来小区安装了电动车充电管理站这一新设备,才彻底解决了问题。使用刷卡充电,充满了自己停止,把充电时间控制在8个-10个小时内,这样就避免了过充的可能。安装了报警灯或报警铃之后,电动车在充电过程中被拔了还能报警,小区居民在使用之后,对这个新设备都表示很满意。

在同样安装了小区电动车充电管理站设备的石家庄某小区,住户小王算过一笔帐,以前用物业公司提供的插座充电,每个月缴纳30元的充电停车费,他自己差不多平均每2天才充一次电,而有的用户则是每天都需要对电动车充电,同样也是交30块钱。虽然每个月花的钱不多,但心里总觉得这种收费方式让人难以接受。现在使用刷卡充电设备了,不充电不收费,他觉得这种收费方式比较合理。

生产小区电动车充电管理站的北京山腾仪器仪表公司的市场总监钱志敏介绍,小区电动车充电管理站预付费刷卡充电解决了管理单位每季度催收充电费的问题、严格控制充电时间解决了长时间对电池充电的问题、自动识别充电器杜绝了其他用电器用电的可能;其他如充满自动断电、停电记忆、按充电时间计费等等功能完全能够解决诸多的充电难题。

老小区管理电动车,硬、“软”件需并重

老小区没有规划相应的停车充电场所,这可以理解。毕竟电动自行车的大量普及也是近几年的事,在当时的设计规划中没有考虑到这些后续可能也是情理之中。所以发生各种由于充电引发的灾害事故中,老小区的比例往往更大,这与没有停车场只能扯电线来解决充电问题是因果关系;拉线充电的居民多了,灾害事故的发生率也就高了。

再者,一些老小区,并没有规划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区域,不能接电线下来充电,每天只能把电池搬上楼去充,这让很多居民头疼。为了解决搬上搬下的问题,打算自筹资金,在院里腾出一块区域来安装充电设备的居民不在少数。这样实际上是对共有用地的占用,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对老小区来说,物业管理单位需要和业主委员会加强沟通,引进方便充电的新设备的同时,规划好安装位置,并处理好收费和停放管理的问题,既方便居民停放也方便物业管理工作。

新建小区应从规划开始避免电动车停放问题

近几年,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已经很普及,尤其是在二线城市,成为了很多市民重要的代步工具。因此,开发商在新建楼盘的过程中可以酌情考虑为电动自行车规划一片充电区,这样也可以有效地解决电动车充电难的问题。在我们看到的很多案例中,居民的电动车只能停放在路边或者是其他的公共通道中。这样一来不方便居民对电动车进行充电,二来也不利于物业公司进行管理,电动车被盗常有发生。

在新入住的小区中,同样也存在拉线充电的问题。其实私拉乱接也并不是居民愿意这样做。导致居民这种行为,根本上说还是在居住范围内没有有效的解决充电问题的办法。很多人喜欢把发生类似现象与个人素质等联系起来,却忽略了基本需求的存在。

现在新建的楼盘中,有些开发商已经开始了规划电动车充电区域的考虑。在规划充电区域的同时,配备相应的充电设施,管理单位合理收费。让居民养成良好的充电习惯,严防“空降蜘蛛网”的出现和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方便了居民,也让小区更加“智能”。开发商、物业管理单位、业主委员会有必要加强沟通,在有充电条件的场所安装相应的充电设备;在没有条件的小区采取控制充电时间或者专人巡查等方式将社区内的灾害故障几率降到最低,而不是互相推诿。

首先是物业管理单位,作为服务型的团体,更应该将应对的解决办法尽可能地提出,或独立解决,或与开发商和业主委员会进行积极的沟通寻找解决办法。在提升自身服务意识的同时,不经意间已经提升了整个团体的服务态度,为物业管理单位的发展注入“灵动”的血液。其次,开发商建立相关的配套设施,从业主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从细节入手,从小事着想,从业主的角度出发,将服务与利益进行有效的融合。这无论是从经营的角度还是人性化的角度来讲,都是值得赞扬的。当然,业主委员会更应该重视充电难的问题,毕竟业委会成员自己就是这个小区的一份子,倘若真的发生充电带来的灾害事故,小区共有财产可能遭受的损失无法预料。充电难题是大家都同样面临的难处,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方便的同样也是大家。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为《现代物业》、 设施管理网(cnfm2001.com)联合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xdwyxm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