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办公场所工具包的感知升级

在美国的劳动力市场中,全职员工的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小时以上,英国的全职员工周平均工作时间则为43.6小时。总的来说,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的全职员工周平均工作时间都有增加的趋势。员工群体在办公场所中停留和工作的时间占比逐渐增大,这也对办公场所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办公设施进行不断的相关整改和调整。对于那些将办公场所视为重要管理工具的设施管理人员来说,这些调整也意味着通过设施升级和管理工具升级来积极地影响设施使用人的身体健康、工作心情和工作效率。

道奇数据分析公司(Dodge Data and Analytics,北美建筑行业内知名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服务供应商)通过近期的一项调研发现:能够帮助设施使用人员建立起良好心情的设施将在未来五年内成为最为重要的因素。具有前瞻性眼光的设施管理人员应该能够意识到使用者和潜在客户对设施的全新需求,并通过升级办公场所工具包来满足这些需求。

将“绿色亲生物性”带入到室内环境中

“亲生物性”概念指的是:人和自然之间有着先天性的直接连接,更趋于自然化的环境能够提升人们的情绪和健康等级。平均计算下来,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有超过90%的时间深处室内环境,这毫无疑问极大地限制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度和连接度,进而损害了自然环境对人们身心健康带来的正面影响。战略性地在室内环境中布置植物景观并对其进行良好的维护,则能够通过仿制室外的自然环境来加强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良性联系和影响。同样的,设施外部的周边自然景观设计方式也并非仅为了提升建筑设施的吸引力,更是为了加强这种人与自然世界之间的良性联系。

根据《实验心理学应用期刊》于2014年发布的相关调研报告:室内的植物和相应的自然景观能够从心理上提升内部人员的健康感知度,提升比例高达40%,并且室内植物景观的设计和布局方式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进化和优化,为办公设施和办公空间营造出独特的现代化面貌。

亲近自然的“氧气胞”区域休憩用餐区,提升员工的情绪和健康等级。

盆栽植物景观是当前最为常用的办公环境优化配置,新型的植物景观产品也日渐趋于流行,而其中最为流行的便是轻便型网格式植物绿墙,它让植物元素成为生机勃勃的办公场所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灵活地搭配绿墙结构和传统盆栽、悬挂式植物,室内综合绿墙景观能够将本属于室外的极高亲自然性带入到室内的办公环境中来,确保这种工作人员对自然的感知的持续性。

源于其他文化的“线索”

近来,兴起于丹麦的“舒适环境哲学”(Philosophy of Hygge)已经走出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关注,尤其是在英国颇为流行。这种哲学思想的基本理念在于将生存空间变得更加舒适和自然。现在,配有毛毯和蜡烛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情咖啡馆已经遍布欧洲——虽然这种风尚难以在短时间内复制到商业办公场所中,但是这种构思和想法已经能够极大地鼓励员工群体和设施的设计、管理方尽可能地通过室内环境优化来提供更加自然和优质的办公环境支持。

嗅觉环境的好坏是十分重要的办公场所舒适度指标之一,却经常为人所忽视。在相关的学术界已经有数不清的调研验证了嗅觉环境和人心情好坏以及身体健康程度之间的巨大联系。肉桂等其他暖调香气能够唤醒人的潜在记忆,使人们有“在家一般”的舒适感;而薰衣草和其他类似的香气则能够营造出使人冷静和放松的环境气氛。

东方的“风水哲学”在几十年前也开始在西方国家慢慢流行起来,尽管我们无法从科学的角度来证明“风水哲学”的具体作用,但是对这种在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中得到认可和流行的哲学概念我们总是无法否定其实际意义的。可以说,在办公场所方面,“风水”思想的原理是:从设计角度上来促进室内的光照、优化声音的传播方式和鼓励员工多进行活动——这不仅是美学领域的“表面功夫”,更是能够从结构和功能上使办公场所更加容易使用。

无论是哪一种与办公环境相关的哲学思潮,也无论这些想法起源于哪种文化,只有能够在空间的设计阶段将使用者带入到具体的设计构思工作中,我们才能创造出最符合员工群体需求的高效设施——与设施使用人进行直接的沟通和讨论,明确他们对设施的使用方式,掌握如何通过设计来贴合这些设施功能需求。通过缜密的设计和布局,并结合各种哲学思想(例如“舒适环境哲学”和“风水哲学”等)给予我们的灵感,便能够创造出具有最高员工舒适度和满意度的办公场所,在支持人员办公需求的同时,帮助后者将商业潜力发挥至最大水准。

对生产力和办公效率的影响

无论在空间内部布置亲自然元素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战略性地规划嗅觉环境和通过外部景观规划提升环境,确实能够提升设施内部员工的办公效率和对工作环境的满意程度。全球健康协会(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的《2016年报告》显示:“未来的健康办公型商用建筑可根据具体的高效办公需求而进行特殊设计,并能够极大地提高综合办公效率,提高比例达12.5%。而缺少必要设备配备的建筑设施则会拉低内部员工群体的综合办公效率,降低比例为17.5%。”

在办公场所中布置植物景观能够提升员工办公效率,并通过提升他们的健康感知来降低员工的缺勤几率。某些调研报告指出:约有10%的员工缺勤现象与“办公场所内缺少和自然环境之间的日常联系”有关。而通过科学的办公场所室内布局,我们可以将每名员工的年度病假平均时长降低11个小时之多。

在过去的十年中,还有大量的科学报告表明:与自然环境产生视觉接触能够给人体带来许多益处,例如降低血压、稳定心律、提升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和营造内心喜悦感等。缺勤、无法集中注意力、负面情绪和较差的健康状况都会导致员工办公效率的剧烈下降。在当前的商业运营中,人力资源成本是成本结构中的大头,所以,通过投资和优化办公场所配置环境来提升员工的办公效率、降低缺勤次数,可以确保人力资源成本投资的最大投资回报率(ROI),尽可能多地创造商业利润。

效率和能源上的节约

虽然这些办公场所的配置升级带给设施使用者的收益非常明显且客观,但是设施管理人员还必须能够从中了解到设施配置升级给作为关键管理工具的设施本身带来了哪些方面的提升。简而言之,那些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员工群体和亲自然性办公环境之间良好联系的设施配置升级,还可以同时实现能源效率的提升、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化和对办公场所内部不良噪音的抑制。

兼顾个人办公与开放式办公的设计,从结构和功能上使办公场所更加容易使用。

通过科学地布置办公场所室内和室外植物景观,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设施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效率。在窗户旁边安放盆栽植物(尤其是那些通常被安置在大堂和天井处的植物类型)可以帮助室内形成自然的荫凉,保证室内的凉爽和舒适。无论设置在室内或者室外,植物绿墙都能起到良好的隔热作用,冬季保温,夏季隔热。无论哪种景观植物,只要达到一定的规模,都能够从室内环境中含蓄热量,增加凉爽舒适度。尽管室内景观植物能够起到的噪音抑制作用极难测定和量化,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植物绿墙和科学摆放的盆栽植物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噪音带来的不利影响。

随着与植物绿墙相关的技术不断发展,这种绿色的景观植物系统也能够越来越明显地改善建筑设施内部的空气质量。许多公司已经在实际操作中将景观植物系统和HVAC系统相连接,将室内植物景观系统变为最天然的生物过滤器。植物绿墙系统取得的最新技术性突破可以使它们更加容易与建筑既有HVAC系统相连接,而并不需要做出任何调整。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地发展,植物绿墙系统的设施兼容性还会变得越来越强。

对绿色建筑和健康环境评级带来的影响

更加绿色环保的运营方式、更加高效的办公场所的发展趋势风靡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欧洲诸国。而无论是美国的LEED绿色建筑认证还是欧洲的BREEAM环保建筑认证,景观植物的科学配置和积极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评级参考元素。

在建筑和设施范围中设置盆栽植物、内外部植物绿墙系统和采取诸如绿色屋顶系统的大型优化方案,都能够在上述两种绿色建筑评级中帮助得到额外的分数。尽管过去我们对欧洲的BREEAM评级和评分方式尚不十分了解,但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reen Building Council)已经对此给出了明确的报告:对采用景观植物进行设施环境优化的申请方,新建建筑能够额外获取至少10%的评分,而既有建筑可以额外获取的评分也高达6%以上。

现在,一个测量、认证和监控建筑环境中影响人员健康状况因素的评级体系——健康建筑标准(WELL Building Standard)正在美国和欧洲吸引越来越多的眼球。景观筑物和亲生物性的设计方式因为可以优化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和提升设施使用者的健康状况,能够很好地贴合WELL认证下对设施使用者心理状态方面的要求。而为了达成WELL认证标准,建筑中每一层的景观植物覆盖面积占比必须至少达到1%,或者建筑中配置有植物绿墙系统的楼层面积必须至少要达到2%。

最后的思考

随着员工和雇主企业需求的不断变化,具有前瞻眼光的设施管理人员必须持续地对办公空间进行必要的调整来适应,并尽可能创造出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和员工办公效率的优质办公环境。使用景观植物对设施内外部环境进行优化,可以创造出充满生机和良性刺激的舒适办公环境——这种趋势还会持续地流行下去,并且,随着人们不断加深对“人类和自然之间联系的重要性”的理解,充满绿色感知的办公场所环境必然会在未来大放异彩。

肯尼斯·弗里曼(Kenneth Freeman),Ambius公司(IFMA的长期合作伙伴公司)的创新方案工作负责人,也是该公司的权威技术专家。弗里曼先生有着多年的室内景观规划和布局方案的调研和开发经验,并极力推行“将室内园艺学和询证设计方式相结合”的设施环境优化管理方案。

(本文由国际设施管理协会(IFMA)授权发表,翻译/南天)

(原载于《现代物业·设施管理》2017年2-3期)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为《现代物业》、 设施管理网(cnfm2001.com)联合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xdwyxmt@126.com。

     

© 2019 中国设施管理网  |   滇ICP备19007344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