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设施管理的发展现状

设施管理是什么样的呢?长久以来,很多人认为设施管理与物业管理并无不同,不外乎就是“三保”,即保养、保修、保安,这是个错误的概念。设施管理涵盖的范围比较大,设施管理不仅仅是“三保”,比如说人事、行政、物业管理等都是囊括在里面的。

国内设有设施管理部门的通常都是全球500强公司,因此这一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个市场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对设施管理和相关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在美国,设施管理机构很普遍,他们要在中国推行分公司,就需要一个机构到中国并招聘相应的人才,但是在十年前是招不到的,因为中国市场上根本就没有设施管理。他们就看设施管理跟什么东西有关系,第一个想法就是物业管理。那个时候从事设施管理工作的人全部都是从物业管理、HR、财务过来的,因为设施管理包含这些内容。十年过去了,这些人在设施管理方面的经验都非常丰富,但是他们只专长于自己的领域。

在国外,设施管理已经是比较成熟的领域了。在国内,大家对设施管理的印象还是比较低端的。一方面,很多人把设施管理和物业管理混为一谈,导致国内企业对设施管理的要求不高,缺乏对设施管理的正确认识,相应地对设施管理也没有什么期望和要求;另一方面,FM(Facility Management)的中文翻译存在误导,提到Facility,大家比较容易联想到大厦的空调、水电这些设施,在语言上出现的偏差,影响了我们对设施管理的认识。

在国内,设施经理人经常抱怨不被尊重、不被认可,总是被高层边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声音呢?这些抱怨归根到底还是来自一个问题,设施管理在中国可以说是一个新领域,国内大部分的设施管理人员并不是专业意义上的设施管理人员,他们的工作和传统意义上的物业管理人员区别不大。

为什么被高层边缘化呢?从国内企业高层的角度看,设施管理就是管理设备设施、提供后勤服务的,根本用不到设施管理的全部功能,比如说选址、设计,这些设施管理的内容都被抹杀了。举个例子,公司的茶水间这些年变化很大,十多年前茶水间的要求很低,只是一些简单的设备,有热水就可以了。但最近十年来,一些国际企业以及国内的一些企业,茶水间设计得像星巴克一样,像一个小餐厅。在美国,员工每工作4小时就可以有15分钟的休息时间,如果每4小时有一个小小的休息,员工的工作效率会提高很多。如果连续8小时不停的工作,工作效率每一个小时都是在降低的。那休息时,你是坐在自己桌子那里,还是去环境比较好的地方?


茶水间

类似这样的前期工作在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方面意义重大,如果高层能够看到设施管理带来的经济效益,设施管理人员的工作自然不存在被边缘化的问题。

如何扭转这个局面?关键是把正确的设施管理概念灌输给市场。让人们了解到设施管理和物业管理是不同范畴、不同领域的,让二者区别开来,纠正大家已有的错误观念。

国际上是通过流程推动设施管理的发展,500强企业都有设施管理的流程,每个项目都有相关人员介入,并要听取他们的意见。一些大的设施主导的都是设施管理部门,例如空调系统、排水系统等出了问题,他们会进行分析,提供对比数据。比如说这套系统是10年前的,它的寿命通常是8年,现在已经用10年了,这套系统的营运费应该是10块钱,老化之后营运费变成15块钱了。如果我们换一套新的系统,寿命是15年,那就可以降低营运成本。数据是最具说服力的,从专业的角度用数据说话,告诉业主和老板设施管理可以做什么,这是最关键的。

设施管理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设施管理是一个总称,在国外包含了人事、行政、财务等部门,所以设施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全面的、与之相关的知识,要会做预算和资产管理。

设施管理最重要的是预防性维修,在问题没有出现之前就采取措施,比如前面说的财务预算,管理大的设施,必须考虑到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及哪些问题会涉及到费用,这些是需要提前做好预算的。包括人事的管理,只有请适当的人做才能事半功倍,这也和财务预算息息相关。采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公司中的设施,小到一支圆珠笔,大到一个空调系统,都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去管理,这样才能为业主、为公司带来最大利益。

所以设施管理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前期”两个字,事情没发生前我们已经意识到,并且防止它发生。

[作者为国际设施管理协会(IFMA)中国总经理]

(原载于《现代物业·新业主》2016年第11期/总第374期)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为《现代物业》、 设施管理网(cnfm2001.com)联合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xdwyxmt@126.com。

     

© 2019 中国设施管理网  |   滇ICP备19007344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