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模型创造设施管理未来远景
你可以预见10年、甚至20年之后的自己么?或许你的导师、同事或公司领导人员曾问过这样的问题,然而,一个行业又会多久提出这样的假设呢?在2012年,这一假设首先由智能建筑远景发展特别专家组(BuildingSmart Vision Task Force)提出,该团队一直负责为《美国建筑信息化模型国家标准》(NBIMS, Nation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Standard)开发、完善长期策略。
为了尽可能地提出客观的依据,专家组走访了全美的建筑、工程、建造和运营行业(AECO,Architecture-Engineering-Construction-Operations)的专业人士,以尝试推论出2021年的行业发展状况。超过30名业内知名人员采用了叙事视角对其从属行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相应的发展预期。根据对这些重要信息的进一步提炼,我们即可得出整个AECO行业的未来发展形态以及我们需要采取何种措施来使之得以实现。
塑造现在,以支持“建筑信息模型”式的行业未来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指某一建筑或设施所具有的物理特性和功能特性的电子数据表现”(选自NBIMS 2012)。虽然在初期这种解释被单一地认为是“图形模块化”表现工具,然而,对于设施管理团队而言,BIM实现的数据获取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管理意义。
随着建筑或设施从设计阶段到建造阶段,再从建造阶段到日常运营和管理阶段,我们会越来越依赖数据信息的使用,静态的图形模块工具的作用则逐渐降低。对于设计方和建造服务承包方来说,使用信息模型远比“绘制图形模块”要容易。而随着建筑、设施的建成,相关的运营信息也会呈几何级数持续堆积——诸如资质认证信息、运营和维护手册、测试和平衡记录等文件中的核心信息都可以通过文字表达更加清晰地体现出来。
根据2012年的《麦格希建造业智能市场报告》(McGraw Hill Construction Smart Market Report)中的调查数据显示:行业内已经有多达70%的建造方、74%的建造服务承包方和67%的工程设计人员开始或正在使用BIM系统或管理软件。相比之下,使用BIM的设施管理团队占比则极低。尽管这一现状并不乐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设施管理行业的领军企业和机构已经开始寻求答案,设施管理人员如何通过使用BIM来进行新建工程、主要整改和既有建筑的管理?
例如,美国威斯康星州设施管理局(State of Wisconsin Bureau of Facility Management)已经尝试对高校、大学设施中的BIM设计模型移交过程数据进行了评估,并探讨了如何将其应用于计算机化维护管理系统(CMMS,Computerize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中。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电影艺术学院案例提供了有效的概念验证:CAD设计人员,能源管理人员,试运营人员和HVAC维护人员等多种设施管理构成可以通过使用同一款具有集成管理记录系统、CMMS系统和建筑自动化系统的软件工具同时实现“图形式”和“信息模块”式的双重设施管理工作流程。此外,两个设施管理团队都配备有BIM系统操作指南,帮助管理团队掌握使用BIM进行新建工程和重大整改的具体方法。
当前处于领军地位的公共和私营设施管理企业、公司都在着手处理:
为用于新建工程、整改管理的BIM系统设置操作指南,定位系统对建筑结构、工程流程和建造方式的具体需求,进而通过BIM的应用交付具有最大价值的设施管理服务。
更多地了解行业规范并对其进行充分评估,将其包含在BIM操作指南中。
提出极具挑战的假设,例如,如何创造出优秀的BIM商业案例。
探究是否可以将BIM系统在新建工程管理和重要设施整改中发挥的巨大优势实现在对既有设施建筑的管理过程中。
在行业领跑者持续发现、扩展BIM系统的设施管理功能的同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将已经得到实验项目证明、可以实现设施管理优化的BIM使用方法广泛地普及到实际操作中去,并进而完善和提高行业标准,这包括了如何、何时利用BIM系统软件进行设施管理数据交互。
设施管理行业远景
对于2021年设施管理行业的预测为当前的行业现状提出了艰巨的挑战。“预言”中的全新的设施管理格局包含:
为获得“应用最新科技解决客户遇到的各种建筑、设施问题”的机会,部分设施管理从业者将具有极其明显的入行动机,并为其工作付出极大的热情。
设施管理行业将实现专业管理软件和系统的普及,并以客观数据为基础进行更加明智合理的决策,大量的原始设施、建筑数据将得到全面的分析模型,可为设施管理和设施运营团队提供更为有利的基础支持。
通过统一的用户配置界面操作多种管理功能,实现多方面(如空间管理、维护工作管理、能源管理和设施租赁管理等)的有序管理。开放性信息交互标准和规范将极大地促进新软件、新系统的成功应用。
维持准确、稳定的数据集。设施管理人员将能够随时对管理决策进行客观评估,并因作出最优的设施管理决策受到相应的表彰和物质激励。精准无误的数据将被系统数据库自动筛选为最佳管理、工作惯例。
建筑信息模型概念将极大地促进上述可能性的成功实现。虽然BIM是促成未来行业远景的重要“催化剂”,但是其具体的意义将不会过多出现在行业讨论中——其潜在的重大意义早已深入人心,并成为了一般性商务运营和管理实践的常规重要基础。
迈向未来
“尽管没有人能够真正地预知未来,但可以肯定的是,建筑系统以及其管理软件正变得越来越精密、复杂,而相关的可获取的数据量也将以惊人的速度膨胀”(由IFMA于2011年提出)。为了克服重重困难以最终实现我们所预期的设施管理行业的美好未来,设施管理团队需要更加努力:
定位核心数据,普及设施管理软件的应用。尽管一些设施管理团队仍在将其主要精力用于完善空间管理和设施维护工作流程,数据信息的融合仍旧可以为其提供更为巨大的发展机遇。精密的数据模型可以大大促进一致性、辩证性的设施管理决策。
采纳并应用通用的设施管理流程和软件操作标准。为了更好地支持不同设施管理软件之前的信息交互,我们极有必要设定统一化的信息交互标准。定义明确且便于操作的工作流程毫无疑问可以优化设施管理软件的使用状况。除此之外,我们应该为所有的建筑、房间和主要的可维护设备设定统一的命名规则,以避免不同设施管理团队在使用不同的BIM软件时产生过大的服务交付差异。
监督服务承包方,确保其以在交付设施管理服务的整个流程中严格恪守统一化信息交互规则。鼓励服务方定期进行服务交付质量检查,并在确定其服务项目满足所有要求之后接受服务交付结果。
为服务方创造新的挑战,要求其交付可通过计算机展示的可读性、易读性BIM信息。尽管建立PDF文档是提交报告、规格说明和其他文字式信息的常规手段,但是在大量的PDF文档中寻找特定信息仍旧是十分耗时耗力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以特殊格式对信息数据规范化,便于将其录入到CMMS系统中。这样,未来的设施管理人员在快速定位所需建筑设施信息的同时,也通过降低工作必须时间的方式提高了服务自身的价值和优势。
加深、拓宽相关人员之间的良性交流。甚至暂时跨出“设施管理”圈子之外,与城市规划人员、社区决策者和紧急事件管理人员进行多元化交流,通过信息和资源共享获得行业更大的提升。
参与智能建筑联盟活动。以国际视角完善自身的相关业务,跟上行业的发展节奏。
一旦准确、完整的数据集能够顺利地被多种BIM软件导入、应用,那么设施管理团队即可以以更高的工作效率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设施管理服务,同时降低管理成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设施管理的美好未来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来促成。那么,您又如何为未来设施管理行业的BIM应用和普及贡献自己的力量呢?
(吉姆·惠特克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为《现代物业》、 设施管理网(cnfm2001.com)联合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xdwyxm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