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安置点实施物业管理之对策


都江堰幸福家园赈灾安置点

当前,四川抗震救灾工作已全面转入灾后重建阶段。无论是在临时安置阶段,还是在向过渡安置转型的过程中,以及全面转入过渡安置期,如何搞好安置点的管理与各项保障服务,都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成都市积极开展受灾群众安置点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的探索,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认真履行职责,经过数月来的摸索实践,该市全面推行了行之有效的“临时社区管委会领导,居民自助服务,市物管协会培训”的物业管理模式。

2008年7月初,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在都江堰幸福家园安置点进行专业化物业服务试点取得成功。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该市民政局和市房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我市地震灾区活动板房安置点物业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活动板房达到1500间以上规模的过渡安置点,推行专业物业管理工作。同时,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下发了《成都市活动板房安置点物业服务事项与质量指引》。

8月初,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22家会员单位自愿报名参加物业服务对口援管。本着“切合实际、居民自助、行业推动、服务规范”的原则,对口援管单位一是为安置点配备专业化物业服务硬件,包括设置统一的标识、标牌和信息公告栏;安装道闸、交通减速装置等交通管理设施;配备物业秩序维护的通讯和交通器材等专业化物业服务硬件设施;二是在当地房管部门和安置点管理委员会的支持下,依照援管的基本原则,对安置点管理委员会选择的从事物业服务的人员予以物业服务技能培训。同时,为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对口援管单位应派驻2名以上物业服务辅导员予以现场督导1-2个月,并不定期地予以辅导;三是对口援管单位对援管安置点根据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关于印发〈成都市活动板房安置点物业服务事项与质量指引〉的通知》及《成都市活动板房安置点作业指导手册》,结合安置点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并做到制度公示上墙、培训到位、执行到位。市物协统一制作并授权由援管单位指导物业服务的安置点介绍牌,对于参与援管的单位和派驻安置点的物业服务辅导员提请行业主管部门予以信用加分。目前,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已经走进该市很多大规模的过渡安置点。

安置点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的意义

实行专业化物业服务后,安置点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环境有了很大改观,居民有了安全、整洁、有序的家园感。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受到安置点受灾群众的普遍认可。除了加强安置点的外在管理外,笔者认为,安置点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有以下几大政治意义:

1、转变了从业人员的角色、观念。该市的安置点物业服务从业人员都是安置点管委会采取以工代赈的形式从受灾群众中选拔出来的。他们上岗之后,有了一份工作,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其身份不再是等待救助,而是自力更生的受灾群众,也从以前物业服务的旁观者变成身体力行的践行者,体会到物业服务的技术含量和个中人情味。

2、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劳动素质。在组织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了专业化的技能培训之后,还有驻场督导员对其辅导。在较短时间内,他们的物业服务技能有很大提高,为将来再就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增强了受灾群众重建家园的信心。安置点舒适的环境使受灾群众不再有失去家园的强烈失落感。在这里,他们还能享受到和震前一样的专业化的物业服务,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杂事将变得更少,感受到了集中式居住的互助温暖,感受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增强了重建家园的信心。

4、促进了过渡安置点的文明建设。居住改变习惯,物管引导文明。受灾群众来自不同的地方,组成临时社区。实行专业化物业服务之后,环境卫生状况提高了,居民也自觉地养成爱护清洁的习惯;公共秩序建立了,进行登记、巡逻、守护等秩序维护使居民有了安全感,商业信息由以前的乱贴乱画变为集中发布,车辆停放有序,杂物集中堆放,这些都增进了居民遵守制度规约和主动维护秩序的习惯的形成;从业人员礼貌的工作态度得到居民的认同,也有助于提高受灾群众的文明素养。

5、通过实行“临时社区管委会领导,居民自助服务,市物管协会培训”的物业管理模式,既有利于安置点统一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又把社区干部从繁琐的日常事务管理中解放了出来,可以用更多的心思谋划灾后重建工作。

灾区安置点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安置点基础设施配备不完善

受灾群众过渡安置点系援建项目,由于没有统一的援建标准,使各安置点的基础设施设备配套标准千差万别,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基础需求,给安置点居民的正常使用带来一定的困难,也增加了居民推行专业化物业服务的成本。

例如:部分安置点未建有区域围墙或隔栏,与外界四通八达,处于无法警戒维护的状态,有严重的安全隐患;安置点属于重点防火单位,但仍有部分安置点没有配备足够的灭火器等消防设备,没有设置专用消防通道,有严重的消防隐患;部分安置点的空地没有进行硬化处理,处于低洼、烂泥状态,乱石遍布、杂草丛生,既不美观又有一定的安全和卫生隐患;还有部分安置点没有设置夜间照明设施,给居民夜间行走、夜间安全维护等带来诸多不便;有很多安置点没有进行绿化或绿化效果差,树木花草大量死亡,不能为受灾群众营造一个美观、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等,很多基础设施配备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二、安置点内的商业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安置点内乱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牛皮癣”等乱象丛生。在都江堰幸福家园安置点进行物业服务试点过程中,专门制作了“商业信息公示栏”安放于大门口、广场等公共区域,以规范安置点内的商业经营行为,但效果显示仍有待进一步规范。

三、推行专业化物业管理的组织体系不健全

(一)安置点管委会的设立不全

由于安置点的临时性和特殊性,安置点的组织架构不同于其他社区,安置点管理委员会作为安置点的组织机构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安置点实施物业管理的组织部门、执行部门,但目前仍有部分安置点暂时没有设立管理委员会,使安置点专业化物管的工作不能长效推行。

(二)没有确立物业服务人员

安置点专业化物业管理采用“临时社区管委会领导,居民自助服务,行业协会培训”的模式,从受灾群众中选聘合适人员从事安置点的秩序维护、环境维护、设施设备维护工作。但目前仍有部分安置点没有考虑选用相关人员搞好物业服务。

四、对推行专业化物管的重视不够

安置点的相关管理人员对推行专业化物管的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没有把一定规模的安置点推行专业化物管当成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没有意识到推行专业化物管的社会效益,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工作,以至于在工作中不积极、不配合,甚至不愿意在安置点内推行专业化物管工作。

五、可持续机制需要建立

为建立持续的物业管理机制,需要建立规范、完善、长效的管理规范,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已经出台了《成都市活动板房安置点物业服务事项与质量指引》、《成都市活动板房安置点管理规约》、《成都市活动板房安置点作业指导手册》等规范性文件。安置点的物业服务人员由于全是灾区群众,他们愿不愿意执行规范、愿不愿意维护已有的物业服务效果,费用保障、宣传引导、培养习惯等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解决安置点专业化物业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第一、加强安置点管理委员会的设立,为符合条件的安置点实行专业化物管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和群众基础。

第二、加强对商业经营的规范引导。由安置点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商业经营活动的规范引导,设置专门的区域进行商业经营活动,充分发挥“商业信息公示栏”的作用,努力克服乱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牛皮癣”等不文明行为,为安置点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

第三、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结合安置点实际,参照物业服务对口援管单位的建议方案,积极提供物业服务就业岗位,让受灾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第四、落实费用保障。安置点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的费用应给予必要保障,保持其在安置过渡期内可持续进行。
 

(作者单位: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为《现代物业》、 设施管理网(cnfm2001.com)联合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xdwyxmt@126.com。

     

© 2019 中国设施管理网  |   滇ICP备19007344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