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保才是王道!青岛打造“被动房”项目

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与普通的标准房屋相比,被动式房屋能耗更低、碳排放更少。同时,在解决南方地区集中供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也将大有作为,是未来建筑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的被动房体验中心建筑总面积1.38万平方米,作为亚洲最大的“被动房”公共建筑,体验中心采用了高效的外保温技术、智能化楼宇控制技术、无动力冷梁、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屋面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使用了带热回收的新风机组及地源热泵系统等,每年可节约一次能源消耗130万千瓦时,节约运行费用约50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4吨,与现行国家节能设计标准相比节能达90%以上。

据了解,青岛中德生态园规划在园区内全面推广被动式建筑,第一个“被动房”小区也已经于日前开建,预计2018年底投入使用。未来5年,中德生态园还将集中发展160万平方米被动式建筑集群,形成全国乃至世界的被动房项目集聚区。

“被动房” 建筑的概念是在德国上世纪80 年代低能耗建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88年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的阿达姆森教授(Bo Adamson)和德国的菲斯特博士(Wolfgang Feist)首先提出这一概念, 他们认为 “被动房” 建筑应该是不用主动的采暖和空调系统就可以维持舒适室内热环境的建筑。1991年在德国的达姆施塔特(Darmstadt)建成了第一座“被动房”建筑(Passive House DarmstadtKranichstein), 在建成至今的十几年里, 一直按照设计的要求正常运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世界上最大的被动办公楼energon于2002年建于德国的乌尔姆。按照达姆施塔特被动房机构公布的要求,建筑必须在年热能需求、热负荷、空气密度和基本能源需求等方面符合特定的标准,才能称为合格的“被动房”。

“被动房”的建筑方式不受楼宇类型的限制,包括办公楼宇、住房、校舍、体育馆以及工业用房。因此普通建筑可以通过改建达到“被动房”的标准要求,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共计有6000多栋被动房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和意大利投入使用。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为《现代物业》、 设施管理网(cnfm2001.com)联合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xdwyxm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