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育才:中国清洁行业一宝

“这次去深圳考察,又进一步了解到咱们国家清洁行业的真实水平,先不说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即便和近邻日韩之间的差距也很大。”

接待《现代清洁》落座,刘育才便迫不及待地分享了他新近的行业发展感受。

刘育才

从 2001 年接触到中国清洁行业开始,刘育才就始终对这个新生事物保持着高度持续的关注。2007 年他根据上级领导的示意,在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以下简称“中商企协会”) 下设置清洁服务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清洁专委会”),并先后主导编制推行了九项行业标准,围绕行业管理科学、人才建设、规范标准、与国际接轨等核心内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带出了一支业内最早致力于推动清洁行业发展的生力军。

2015 年,由刘育才任主席的首届“中国清洁产业国际论坛”在京成功举办,更是标志着一直默默无闻的中国清洁产业正式在国际舞台亮相,刘育才和清洁专委会的多年工作成果被业内充分肯定。

作为改革开放后商业部第一批引入的大学生,刘育才先后在基层局、商管司、行管司等部门任职,直接主持和参与了中国上世纪 80 年代商业企业从国营到民营过渡管理服务工作、90 年代后完全放开的市场经济改革改制工作,后又参与创建了中商企协会、完成了从官方管理到管理服务的角色转变。

参加工作四十多年,他始终都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谙中国商业企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脉络,在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服务经验,且一直保持着对改革开放最前沿动态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高度关注和深入理解。

当今天的中国清洁行业进入质变准备阶段、各地协会组织和大小企业摩拳擦掌欲大展拳脚时,刘育才则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提出要顺应“工匠精神 ”“ 供给侧改革”的时代大潮,让清洁行业的“初创周期”和“成长周期”尽量走得快速而平稳,从而最大化延长行业的成熟期、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中国老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虽然新 鲜血液的不断注入是市场经济各行各业保持生命力的先决条件,虽然在访谈和现实工作过程中,刘育才也始终强调要为行业培养、引入年轻人才,然而像他这样具备丰富阅历和改革经验、经过历史大潮涤荡而愈久弥坚、始终以发

展的眼光对待经济发展、对新生事物持有高度兴趣与学习热情的老战士,对刚刚起步的中国清洁行业而言,无疑是实现少走弯路、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不可或缺的坐镇者。

六个月为清洁行业摸家底

中国清洁行业和世界一流水准还有多远的距离?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产业结构中,清洁行业的地位和前景如何?从创建清洁专委会开始,这两个问题就始终萦绕在刘育才脑海中。

“当我们还在讨论蜘蛛人进行大厦楼宇外立面清洁作业时,欧洲的同行们已经用更先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了。比如英国,他们大厦的玻璃窗户可以翻转,直接在室内清洗;而对于老式多层建筑,德国则有一种设备,可以像海钓杆那样伸缩、在地面对建筑物外立面进行清洗。”谈到清洁行业发展,刘育才习惯用和国际同行对比的方式来寻找差距。

他对《现代清洁》杂志表示,这个事例可归结为我们国内行业在硬件设备上的不足,但差距还远不止这些。在频繁的考察调研过程中,有一个现象让他颇为感慨:一些成立多年的清洁企业,规模从几十到上百名员工,其决策管理层竟然都是老板一个人,垂直管理所有一线工人。

“这种体制是肯定不行的,在市场经济高度成熟的当下,这是完全没有竞争力的模式。”企业管理体制的不完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欠缺,在刘育才看来是影响清洁行业发展的瓶颈因素。2016 年 12 月,第一届全国清洁清洗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在上海圆满落幕,这一赛事,不仅在清洁行业内赢得了一片掌声,也让更多的社会媒体和消费者加深了对“清洁行业”这个新生事物的了解。作为赛事主要策划者之一,刘育才特地给大赛定了一个主题:用工匠精神打造清洁服务业。

“大赛是我们和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共同主办的,过程的顺利、效果和反响大大出乎我们意料。”为解决清洁行业一线人才培养问题而打响的这第一炮,刘育才表示可以定性为初战告捷 。

刘育才告诉《现代清洁》,中国清洁行业当前有大小企业约有 40 万个,从业者更是有 2800万之众,行业产值占到第三产业GDP 的 10%,前景很广阔,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每年攀升。“一方面是日渐扩大的用工需求和市场规模,另一方面是招工难,而且工人多以农民工为主,初中及以下员工占 82.1%,且年龄偏大,结构是很不合理的。”他直言,从业者素质和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荣誉感不强等问题能否顺利解决,是清洁行业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现代清洁》诧异于刘育才对行业相关数据的清晰掌握,但他却笑着拿出一本题为《清洁清洗行业调查资料》的报告文件,这篇报告详实列举了中国清洁行业当前市场规模、GDP 占比、发展态势、业务构成以及影响因素等各类数据和核心问题。

事实上,刘育才拿出的这一调研报告,正是他联合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实地调研汇总所成——2015 年开始,刘育才亲自带队,走访北京、上海、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山东、黑龙江等 17 个省市,耗时半年多、召开 11 次专题座谈会、调研 100多家不同类型清洁企业、回收600 余份职工调查问卷、收纳各地行业协会和企业提供的调研资料 70 余份,对当前中国清洁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工作。

此后,根据这一调查报告所编制的我国首份“清洁清洗行业发展及农民工权益实现情况调查报告”并递送至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研究室、国资委、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18 部委,引起了各部委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清洗清洁行业发展状况的高度关注。

在这份报告对行业管理、引导和企业决策经营方向制定的实际意义面前,刘育才觉得半年多的车马劳顿和辛苦也就不值一提了。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一个行业协会领导者的分内之事——协会是什么?刘育才直言无论是制定标准规范,还是开展各种培训竞赛和展览展示交流活动,归根结底还是要为企业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四十年商企管理沉淀务实作风

1969 年,十六岁的北京少年刘育才收拾行囊远赴黑龙江成为建设兵团的一员,套用他的话说是“一个班二十多人被连锅端”。而原本被分派到当地一家银行的刘育才,却被“一锅出炉”的同学举报为反革命,理由就是他在读书时曾和一些同学私下找一位老师学英文,这个莫须有的帽子让他从条件较好的银行被下放到所属师部的一个商业站,成了一个保管员。

“实际做保管员也是站长对我的一种保护。”刘育才的天生乐观,促使他充分利用做保管员时间相对较宽松的条件阅读了大量书籍。四年之后,刘育才的大帽子被摘掉,他先后在商业站更重要的物价员、统计员、计划员等岗位上深入了解了中国计划经济运行系统最真实的情况。

1977 年,虽然中央政策恢复了高考,但要在黑龙江垦区上大学,没有高考而是需要集体推荐,且名额有限。用四年时间饱读诗书且从未间断学习的刘育才一直是商业站系统中公认的秀才,也如愿被推荐到黑龙江商学院商业经济系就读。

“当时 8 个商业站 114 人,有 100 个人推荐我”,至今刘育才都对那些数字记忆犹新,他笑称是因为自己人缘好。命运的齿轮转到 1980 年,这一年他迎来了一次幸运的机会——商业部到各地高校招聘人才,身为学生会主席的刘育才被直接录取,时隔 11 年后他再次回到北京。作为商业部基层局和商管司里最年轻的干部,他摩拳擦掌誓要做一番事业回馈这个时代。当然,1980 年代的商业部和中国经济背景也给了他足够广阔的舞台。

进入商业部后,刘育才就站在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阵地上,从最初 80 年代改革过渡期对国营企业的管理和标准规范制定,再到后期全面的国营企业改制的系列工作,他对上要了解中央的改革精神、反馈市场真实情况,对下要奔走在大小国营单位间进行各类实地考察、指导改革改制具体工作。

刘育才告诉《现代清洁》,在工作初期,十年动乱刚刚结束,各项工作百废待兴,作为管理商业企业的对口部门,他们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文件,从百货商店、烟酒糖商业站的体制设定,到每一个岗位什么职责、执行什么样的具体工作流程,都要事无巨细地制定成文、贯彻落实。这段经历,直接养成了刘育才缜密的思维习惯和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

“那时候我是局里最年轻的一个,因为商业部人员青黄不接,先前十年没有进新人,所以都是老同志,吃苦受累的活儿我们年轻人就要冲到最前面了。”刘育才回忆称,在国有向民营改革过渡的时期,他既要全国各地摸查,还要出国考察学习,每年连续在外奔波三四个月是常态。

出国考察,极大开阔了刘育才的眼界,也打开了他的工作思路,加之长期以来自己对改革一线的深入了解,正准备大展拳脚时,刘育才所在的内贸部被精简撤销。命运齿轮再次将他送至另一条未曾想过的道路上:摆在他面前的一边是某国企管理岗位,另一边是没有编制的中商企协。经过一番考虑后,最终刘育才说了一句“我不适合做官”选择了后者,放弃了公务员编制和干部待遇,进入了当时刚刚成立的协会组织。

在担任中商企协秘书长和会长期间,刘育才先后主编、参编了国内外商业企业管理书籍十多部,撰写商业企业改革调研报告、企业文件三十余篇,创办了《商业企业管理》期刊,为中国商业企业的发展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推标准、办论坛——活络行业

早在 1982 年,意识到发展市场经济、指导改革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刘育才主动申请到北京大学法律系进修经济法专业,并在毕业后主编出版了国内外公司法和相关法律的集成书籍,因为便于查阅、分类清晰,成为当时深受企业好评的工具书,第一版就发售 20 万套。

这一法律法规工具书的大受欢迎,让刘育才真正意识到“规则”对于混沌初开的市场经济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担任中商企协秘书长和会长期间,刘育才视标准、规范的编制推广工作为协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行业标准九项,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商业企业的规范化建设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而中商企协的标准规范建设工作对于当前清洁行业的参考借鉴意义,则被主抓清洁专委会工作后的刘育才发挥的淋漓尽致。

“清洁行业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项目内容越来越多,如果没有明确的标准来规范,会导致行业发展竞争的无序,比如低价竞标等现象,后果是恶性竞争导致的市场失信,将严重损害逐渐形成的清洁行业社会形象和地位。”在他看来,清洁行业的标准、规范制定推广工作,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

因此,自 2007 年清洁专委会成立开始,刘育才便带领相关工作人员、联合清洁行业内的有志企业,共同开展了相关标准的起草工作。

截至目前,已有《清洁行业经营服务规范》(SB/T10595-2011)、《清洁行业企业资质评价体系》(SB/T10596-201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技术规范》(SB/T10594-2011)、《高空外墙清洗服务规范》(SB/T10737-2012)、《商用吸尘吸水机技术规范》(SB/T10740-2012)、《空调设备换热器翅片表面污垢专业清洗服务规范》(SB/T10738-2012)、《氢氧汽车积碳清洗机》(SB/T10741-2012)、《商用洗地 机 技 术 规 范》(SB/T10739-2012)多项标准和行业规范得到商务部等相关部门批准,并在业内大力推广。

与此同时,刘育才将行业资质的评定作为标准落到实处,而这一项目作为清洁专委会的常态化工作已经持续开展多年,也得到了业内企业和地方协会的大力支持。仅 2016 年清洁专委会就对 20 余家企业进行了行业资质评定。

“除了审核企业提交的文件,专委会还要组织专家组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审核,包括现场审核文书类样本、设备查检、技术人员专业知识考核及现场实操等。”刘育才表示,专家组不仅要审核既有的内容,还要把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作为评定工作的重要方面。“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帮助企业发展。”

此外,刘育才告诉《现代清洁》,像 2016 年的第一届全国清洁清洗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这样的活动,未来也要多开展。“这种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企业进行标准化、专业化建设的倒逼,对于推广落实行业标准规范也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

刘育才和清洁专委会的各种努力和成果,通过 2015 年的一件行业盛事得到了集中展现——“2015 中国清洁产业国际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论坛以“绿色清洁、创新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是横跨清洗保洁服务业和设备、材料制造业的首届高端国际盛会。论坛是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主办、北京信宇佳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与香港金麦斯环球有限公司承办的清洁行业专业会议 。

刘育才与国际同行交流

作为论坛主席,刘育才认为此次论坛不仅有实际效果,而且其象征意义也不容忽视。“ISSA-美国国际清洁卫生协会执行会长约翰·巴雷特,美国建筑服务协会主席保罗·格林兰,加拿大商业清洁协会理事会主席兰迪·伯克,全球最大专项清洁和修复认证机构 IICRC 国际检查清洁修复认证协会副主席珍妮·鲍伊默等世界级行业大咖都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这标志着中国清洁行业正式登上了国际舞台。”

刘育才分析称,能够顺利举办这样一届上规模、有人气、有内容更有国际视野的论坛,一方面说明行业的活跃力量尤其是一心要谋求企业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有志企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清洁行业未来发展的前景无限广阔、一片光明。

改革创新视角推动清洁产业发展

将“2015 中国清洁产业国际论坛”的主题定为“绿色清洁、创新发展、合作共赢”,也折射出刘育才和清洁专委会对于中国清洁行业当前主要任务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判定与建议。

“清洁行业在不断变化发展,当前已经不是单纯的保洁业务了,这个行业的外延在不断扩大,不说一日三变也称得上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我们行业协会的工作开展、企业经营决策等方方面面都要紧跟时代和行业趋势。”刘育才认为,探讨和把握中国清洁行业发展方向一定不能脱离改革和创新的强烈意识。

对行业的摸底调查和常态化开展的“中国清洁服务企业百强”排序,对中国清洁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从协会工作开展角度,刘育才认为标准的制定不仅要根据实际的行业和市场需求开展、持续推广,而且还要有“自我改革”的意识,协会在这方面的工作没有一劳永逸这种说法。“我们的服务工作一定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引导性,而不是滞后。”

因此,清洁专委会在继续强化既有 8 项行业标准规范的推广应用的同时,也将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国际认证体系标准的推广应用作为重点工作之一,而这一工作内容意在让清洁企业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水准。

其实,让中国的清洁企业拥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高度,一直都是刘育才的极力主张。除了在具备特殊意义的中国清洁产业国际论坛上力邀国际一流协会和组织机构参与外,他的另一项努力就是组织出国考察团。

他分析称,在当前各种成本快速上升、经营环境严峻、竞争压力大的情况下,企业要创新管理,推进新技术新服务,电子商务应用,提高效率;同时也要积极培育清洁服务新模式,全面提升清洁服务业质量和效益,明确重点强化内容和方向。

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新生行业,中国清洁行业在国内并没有太多的可参考借鉴案例,刘育才将眼光瞄向了国际同行们——2016 年 5 月他组织考察团赶赴阿联酋参加“2016 年中东国际清洗设备与清洁用品展”并考察埃及市场;同年 10 月,再次组团赴美国参加芝加哥国际清洁与维护展览会。

两次考察反馈的效果出乎刘育才预料,参团企业了解了全球清洁技术的主流发展趋势,纷纷在现场与厂商对接交流,选定先进并且适合企业发展的设备和解决方案。

“实际我们的中国清洁企业家们非常聪明,也有很敏锐的市场触觉,他们能够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学习发展思路后,结合我们的国情和行业实际情况进行吸收改善,这就是创新的第一步!”

原载于《现代物业·现代清洁》2017年5期/总第387期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为《现代物业》、 设施管理网(cnfm2001.com)联合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xdwyxm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