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高层建筑——垂直城市化的挑战与受益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超高层建筑服务主管苏永成

首先在这里很感谢主办方现代物业杂志邀请我们来这里,有一个讨论的机会。非常抱歉,我们伙伴陈绮琪今天有事情来不了,所以我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栋楼(见PPT),如果有朋友从香港过来或者从深圳这边出去,会发现我们这个城市有一个很大的变化,以前只有地王大厦这座高楼,后来有京基100,图片上这栋楼马上要落成了,今天是验收,这个平安中心,在福田区的金融区里面,变成了很高的地标项目。

坦白说,这座超高楼怎么来呢?大家还记得“911”的故事吗?2001年9月11号在纽约发生的事,一个恐怖分子两台飞机撞到美国的世贸中心,把整栋楼都撞塌了,掉下来,有几千人伤亡。现在大家就关心房子的安全问题,我们怎么去保护我们的生命财产,这是一个关注点。许多年过去了,美国也有发展,接下来也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国的故事怎么样,包括中国超高层的故事。

我们的超高层建筑是多用途,这栋楼不单是写字楼,还有不同的功能,里面有观光层,因为它很高,最高点可以观光城市外貌和美好的风光,都在我们眼皮底下,真的不一样。另外,超高层有不同的发展,比如说写字楼、酒店、公寓,还有商业,还有地下室,有1000个、2000个车位,是很大的综合体。平安金融中心面积也不小,放在地面上有很多位置,但是我们地面积越来越少,在香港中环、广州珠江新城、上海浦东和北京的三环慢慢发现一个问题,地少、人多,可是商业活动越来越多,怎么办?我们的高楼就出来了,越来越高,所以就有多用途走出来。

每天我们有2万到3万人在里面参观,还有不同的人来参观,怎么办?每天早上高峰期和中午吃饭的时候都是人流密集的时间,电梯、扶梯都是一个问题,安全、消防都设计重点。我们平安中心是全中国,也是全深圳的反恐室,不但是平安中心,还有全亚洲最大的福田高铁站,我们把它连接起来,三条地铁线,一条高铁线,是一个运输的枢纽。我们跟这个建筑联系起来,我们公安部门和地铁部门都发现这是重点的安防的位置。

下面给大家多看一下资料,讲一下我们遇到的挑战和不同的社会业态。

原来我的同事陈绮琪是深圳华南区的一个物业管理的专家,抱歉,他今天来不了了。

我很有幸运,十年前开始参与超高层方面的管理机会,我首先在广州市场做了四年总经理,从设计开始到移交都经历过,后来公司把我调到华北区,有一栋高楼现在在建,2018年会出来,也是华北区的第一高楼。今年平安中心快落成了,所以把我调过来,变成现在平安中心的总经理了。我见证了这些超高楼发展的历史,这也是我很骄傲的地方。

我们的背景是什么呢?中国是一个发展很快,也是全球人口最大的一个国家。作为全球人口最大的国家,怎么去养这么多人?现在很多城市也在发展,越来越多是城市化的问题。人口慢慢转变大城市里面,我们原来是一线城市,比如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也有一些是二线城市、省会城市,天津、南京这些也慢慢发展,还有三线城市武汉等等也在发展。现在是一个趋势,我们看到中国的一个发展方向。

首先搞清楚,什么是超高楼呢?100米就是超高楼,美国有超高层,有人定义300米是超高层的标准,超过就是超高楼了。现在不单单是这样了,另外一个标准是600米,刚好平安就是600米。现在只有上海中心是630米,是全国第一高,我们现在是第二高,原来我们是660米,砍掉60米变成第二高,没有关系,也是一个超高楼。

我们仲量联行曾为世界三分之二的超高层建筑提供专业服务,不单单是管理,还有租赁等等的服务,所以这方面我们有一点经验。

世界趋势是什么样?全世界超高楼是从纽约开始,但是坦白说美国超高楼不多,现在全国大概20多栋。后来慢慢地发展,往东移,俄罗斯300多米就是超高楼了,但是在中东地区又不一样,中东现在全球最高的是828米,等于是35台火箭头,他们现在也在旁边建,他们轮流当国王,将来的国王在建1000米的,已经开始在建了,不单是纸上谈兵了,已经在建了,几年以后就出来了。我们要说的是亚洲,50%的超高层的大厦会在亚洲,我们中国会更多,我们是非常特别的一个地方。

为什么要走出来呢?我们看以前中国的建筑什么样,1997年开始到现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慢慢走上去了,发展里面80%以上都是高的建筑,不单单是200米、300米,而且有以上的。我们看到这个发展,主要是珠三角、长三江这几年发展很快。

超高层委员会里面的统计,从1990年到2015年,超高层从香港开始,我们第一个楼是中国银行大厦,1990年开始,后来还有其他的ICC、IFC这些。到中国这边,大概有41栋,里面有8栋是400米以上的。这是过去十多、二十年的建筑量。可是未来,五年以内,马上有52栋走出来。什么意思呢?我们的建筑量随着技术方面的速度加快,五年就把过去十多、二十年的建筑量超过了。未来到2020年,中国有93栋楼,里面超过很多是400米高的。还有一些在建的,我们没有统计这个数量。

我们在深圳有这个经验,地王大厦是什么时候开启的?1996年,383米。京基100大概是440米,是2007年建的。今年平安大厦600米。每一个周期都有一个超高层大厦出现。未来五年,会有无数个,越来越快。什么原因呢?第一个原因,经济的原因,顺应经济发展的需求。第二个原因,科技也慢慢成熟了,现在很多建筑的科技都是世界级别的,在全球都很高端了,包括美国以及全球专家都在这些超高层里面研究,大家都贡献了力量,把这个高楼建设起来,并且完善它的情况。

在中国,这张图(见PPT)大家可以看到,遍地开花,不单是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还有天津、南京等等省会城市,还有郑州、西安、武汉、重庆、成都都有300米以上的楼开发出来。我们建筑委员会说了,发现越来越多二线三线城市都走到超高层趋势里面,跟一些因素有关系,什么关系呢?第一,这个城市发展的GDP,以及城市的领导,大概都是中国发展比较快的城市,而且领导是比较年轻一辈的,都希望拿到业绩。我们的工作都希望别人认同,都希望自己的城市跟其他城市不一样。他们的体量大,经济价值也高,每一栋楼大概是几十亿、一百亿,如果是这个城市的地标,市长和书记马上就可以算到业绩里面。所以大家就知道不是偶然走出来的,而是因为这个背景,我们人口走出来,城市发展很快,包括领导看到这个经济是火车头,要拉动这个火车。香港的中环、深圳福田区、上海浦东、广州的珠江新城,都是新的CBD金融区,现在都走出来了。

人口化的力量真的是蛮大的。过去的数据不用说,中国有人讨论1990年到200年增加1.5亿人口,数据虽然很小,但是等于俄罗斯一个国家的人口。2000年到2010年增加2亿人口。我们怎么在增加的地方收容这么多人口呢?就靠城市发展和大体量的建筑物,这是我们城市发展走出的方向。将来2020年怎么样?人口也要增加的,我们有不断城市化的发展,才可以应付人口增加的问题。

城市化的过程,不但是农业,大家的场景在转变,以前农村比我们城市人口多,现在差不多一半一半了,我们城市化的进程就在这个图上面(见PPT),这也是一个对比,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变化。

不单单是居住问题,另外是投资的问题。刚才有讲者说,投资了之后很多企业赚钱,放到哪里是最好的市场,投资是一个方向,不但是业主、开发商,还有投资者,都看到超高楼是保值、增值的产品。

现在有一些有产权的问题,什么人拥有这个产权就拥有这个空间,我们一个楼怎么共管和共有这个空间?这是北京SOHO,我们发现一个理念,不同或者相同的地方,我们看到这个巨型的大厦有不同的形象,共同的地方都是绿色的,大家对这个空间的感觉不单单是水泥和钢铁,里面是我们的社区,是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所以未来我们在这个空间里面,大家面临着公共空间怎么管理的问题。

还有一个很流行的议题,以前苏州一些四合院,像上面的瓦面是灰色的,艺术上没有什么感觉,如果把上面换一点元素,放一点水或者绿化进去,马上会不一样,而且风水也是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在香港很早就有讨论,香港首长住的地方,我们有一个地方影响风水。这里是上海,有不同的形象,上海这里也有这个地方。每个人有不同的结论,我们说风代表一些自然力量,水也是代表自然力量,有人觉得风代表钱和力量,风和水都是自然力量,从宇宙创造来的。如果有这个关系,也是给大家平安的作用,也是给大家一个信号,怎么把风水变成我们心里面的平安,是这个概念。

经济方面,刚才说到投资者不单单是买资产,还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做成观光台,每天很多人过来,每日给一个门票,100块、200块。我去了美国尼加拉瓜大瀑布去观光,那里也有很多收入。观光台不单单是经济的贡献者,还是城市的代表者,政府方面也是鼓励,因为它代表我们城市,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的面貌,所以就变成一个旅游点了,政府有推行、我们也推行,外来的访客很喜欢这个点。所以,一栋楼有很多功能,也是贡献我们这个地区的。

我们在超高楼平安中心和上海的世贸中心,从风水来说,设计者、工程师也从不同的考虑方向来。为什么不用西方的方法建这个楼呢?因为风向有很多压力和风力,如果做这栋楼要加很多钢铁和很多其他配套,很贵的,每一栋楼的钢铁可能就加几十亿,所以他们考虑怎么把风减弱,我们就看到这个角落(见PPT),这不是纯圆的,而是有拐弯的地方,越来越多拐弯的地方。在平安中心这里也一样,也是拐很多弯,风过来之后会从这里走出去,可以缓和风力,我们的设计者也对大厦做了平衡。

另外,物业管理不仅仅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管理,跟我们是合作方。以上海为例,不单单是业主方,还有安装的机电和其他保养的,以及管理者、清洁、保安,是不同方的一个综合体,大家变成一个服务的关联体,大家共同去贡献于这个大厦,我们投入很多力量和资源进去。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下场所创造。

刚才说了公共空间绿色元素,这个空间是属于大家的,是属于深圳市民的,属于我们国家的,我们走到里面有什么享受呢?有什么服务呢?里面可不可以有音乐会?可不可以有咖啡厅?大家工作以外可以有一个讨论的地方,大家可以有一些交流的地方。以香港中心为例,不同中心会打造不同的公共大堂,不但是转弯层,把电梯减少,这里变成一个面对面交谈的场所了(见PPT)。适当的空中大堂概念也会放到超高层里面,属于社区的一部分。

最后,我们的管理模式也是不断演变,从开始是借助外国经验,到后来慢慢有中国自己的管理理念。而且我们管理慢慢变化,按照我们场景需求、设施需求,我们都会有一些变化,更好的服务我们的市民,希望变成我们强大的祖国,做好我们的中国梦,所以场景里面有很多不同的配合出来。

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