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停车格局将变,智慧停车发力受捧

传统停车场采用人工管理,面临人力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停车领域,为车主和停车管理方提供了极大便利,有效盘活现有停车设施并创收。现有的智能停车系统在运用中,对停车场的规模、设施设备等方面有哪些要求?现有停车场需要怎样进行改造?智慧停车目前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如何?现代物业与设施管理网联合传媒系列线上城市沙龙第9期,由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主任、《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起草人之一程世东,北京易泊安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日本设施管理协会注册设施经理、《现代物业》杂志专栏作者高彦,资深物业经理人、北京英蓝国际金融中心物业副总经理白大忠,为读者和群友奉献深刻解读。并引发沙龙群友的共鸣与争论。

以下是嘉宾主题发言结束后,沙龙群友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发言,整理成文供同业交流、参考!

艾君(第二主持):高总,运营机械化车库过程中面对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小区机械立体车库

高彦:运营机械车库原则上是要具备相关资质的,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当机械车库发生故障或者事故时,如何快速响应进行处理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艾君(第二主持):机械化停车场的运行成本是否要比普通停车场高出很多?

机械车库

高彦:机械车库的种类有很多,不能一概而论。比如仓储式机械车库,自动化程度非常高,一个管理员可以管理好几十个车位。综合考虑机械车库的设备维护成本、电费、人工费等各种因素时,其运营成本不一定比普通车库的高。

蓝兰:刚才在讨论中,程主任提到现在的道路违法停车是由城管部门管,城管部门目前所具有的执法权限达到什么程度?

程世东:在8月19日发布的《城市管理执法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确定违法停车的执法权归属城管,个人认为该法规的制定推动了停车执法的统一。未来所有的乱停车执法都属于城管管理范围,当然现在还是征求意见阶段,没有具体发布实施,执法部门的统一会解决原来由多个执法部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当然该权限应该是限于公共社会空间内的乱停车,不包括小区内部的停车情况。

成忻:住宅类物业中会出现地下停车库白天空位很多的情况,错时停车方案是否可行?如何用智能技术解决?

凌飞:智能停车收费可以根据时间段来计费,同时做到到每个区域有每个区域的收费标准,在我们看来是嵌套停车收费。

艾君(第二主持):请问白总,有报道称,停车系统成熟的地区,人们出门先用手机终端查询周边停车情况,停车空位多的商业中心往往成为消费者的目标。这是否意味着商业物业停车管理开始对商业中心运营发挥更大的作用?

白大忠:任何时候商业地产的停车都是商业物业管理的主要工作,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必须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且商业地产的停车费视地段、设施环境和服务而定。停车的目的还是方便客户,手机搜寻车位也是这个目的。

成忻:智能停车场关注度虽然高,但也有报道称智能停车场成本投入高、停车收费高、出现故障维修难度大,所以受市场欢迎的程度并不高。目前大量公共停车和小区停车还是以普通停车场为主。您了解的情况如何?智能停车场是否普遍受到欢迎?@凌飞 @高彦

凌飞:智能停车场的发展趋势很明显,实际上投入成本也不是大家想象那么大。而且现在技术基本都很成熟,维护也很方便。

传统停车场所是经常容易出现弊端的。在我们小区前两个月还是使用蓝牙卡的方式管理车辆的进出,但是我开车回家往往刷不上蓝牙卡,并且通行效率很低。现在安装了我们的设备后,明显效率提升了一倍甚至更多,涉及到改造成本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昂贵!

高彦:关于智能停车设备的故障问题,有些问题是设备真的出现故障,有些问题则是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比如车牌识别收费系统,有百分之零点几的错误率,需要人工比对修正。但是很多停车管理员不做修正处理,造成车辆计费发生问题,却被误认为是系统故障。我还遇到过停车场里的自助查询机的插销被保洁员拔来拔去造成设备死机等情况。

智能化停车场是发展趋势,特别是在人工费不断上升的背景之下。智能化设备的初期投资很快就能从节约的人工费与减少的“跑冒滴漏”中收回。

由于停车的利益相关方比较多,链条比较长,因此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待智能停车场的态度各有不同,开发商大多是支持智能停车的。

凌飞:涉及到智能小区项目,有很多需要改进的方面。像我们最近在谈的一个智慧社区项目,就是把“停车+访客+人脸识别”相结合。

成忻:如果有车主(业主)整容了,无法通过人脸识别,怎么办?

凌飞:还可以通过身份证,虹膜识别等方式。

袁Henry:小区能做虹膜识别吗?太科幻了!

凌飞:还真有公司做了,并且已经应用了。

袁Henry :普适性差的技术对整个物业管理的发展并没有帮助。

凌飞:所以对员工技术的培训工作相当重要。

高彦:不过停车管理员流动性比较大,停车公司如果管理不到位将很难维持培训结果。

白大忠:最尖端的识别技术是血流变化的识别,我有一个朋友在做这个项目。进FBI大楼均要对人体透视扫描,不知会产生多少光电幅射。

成忻:如果准妈妈进入大楼需要接受人体透视的扫描,辐射可是大问题。

袁Henry:个人认为停车场管理还是需要政府投入,而不是简单的经济课题。如果所有的停车场信息都能够并入公安监管,对整个社区的治安水平将有很大的提高。

高彦:智能停车收费系统的统一接口技术标准,北京和上海等地有地方标准。

凌飞:武汉也有地方标准,每个城市的标准不一样,要求上传的数据也不一样。

解冰:我们商场停车场是智能的,但车牌自动识别率只能达到95%~98%,所以目前还做不到无人值守。

高彦:车牌的自动识别率确实无法达到100%。车牌自动识别系统的优点是效率高,反而牺牲了一些精度,因此建议将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应用在追求效率的停车场。

车牌识别系统

凌飞:车牌自动识别率是哪个厂家都不能保证的。如果是移植别人的算法,后期没有经过大量的训练识别率是不会有提升的。

解冰:我们做过测试,通过应用车牌识别系统解决了很多纠纷问题,给停车场管理带来很多方便。

益清(ICS):高总、凌总,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一弊端呢?是否有一些辅助手段?

凌飞:等车型识别系统出来就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了。现在清华大学的老师还在训练大量的样本,在我们为中石油的项目提供的服务系统中,就使用了“车牌识别+刷卡+蓝牙”三种收费方式。

高彦:如果想达到百分之百就得使用其他技术手段。公安部正在研究电子车牌,未来如果电子车牌得以普及将会是颠覆性的变革,还有车联网技术。电子车牌是为了收拥堵费,能收拥堵费就能收停车费,据说该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

成忻:最近的一个新闻:小伙开车到昆明却忘记把车停了在哪里,寻车半个月仍未果。如果有个智能停车场数据可供查询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了。

刘斌:物业是有据可查的,车什么时候进的停车场、什么时候出去的,属于什么状态的都可通过系统查的清清楚楚。

解冰:是的,也能查出哪些车是长期不动的。

高彦:《【兴业计算机袁煜明团队】千方科技:电子车牌推广加速,PPP增添发展动力 》

《电子车牌征收拥堵费 安装方式、收费问题待考》

以供参考,我个人比较期待电子车牌的普及。

袁Henry:中国的车辆多吗?不多,是路太少。德国8千万人口,约有8千万辆小车且不加卡车、公共汽车的数量,却没看到德国堵车很厉害的现象。因此我认为缓解堵车停车难题还是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道路系统不发达,教育医疗不能下乡,逼得居民只能往福利好的地方聚集,这是关键。

城市空间是稀缺资源,如果空间被用做停车场,就不能用做绿化用地。停车难,管理停车难,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协调,单个小区能的能力实在有限。

振太 (罗成):许多技术还在研发调试阶段就硬推,明显就是把受众当“小白鼠”。我们管理的小区也安装了车牌自动识别系统,但我的车一周内最少2至3次出现无法识别的情况。

袁Henry:不将客户放在第一位的技术没前途。

振太 (罗成):许多大数据收集之后,只是为停车管理公司下一轮融资做准备,最后买单的还是受众。

车辆管理的重心在政府。每年巨额数量的新车推向市场,控制车牌、增加停车位、加强管理或是停车场智慧改良难道都不能改变受众找不到车位的投诉?

一个47万平方3700户的小区,设计车位(地下500部、地上300部),现在实际有2600部。如果每户1部,还有1100部要增加。请问有谁能帮我解惑?

袁Henry:立体车库。

振太 (罗成): 建在谁家的门前?

袁Henry:所以说这些问题都需要由政府协调,物管企业无法给业委会提方案。

振太 (罗成):我们在被业主车压坏的草地上铺设了一些杂草砖,个别业主却以为物管毁绿,上访街道房办,最终我们拆除了杂草砖。现在草地却被乱停的车辆压的“一毛不长,黄土见天”。上访的业主不吵了,其他的居民却又有意见了。

豪庭 :智慧停车的确给物业管理企业带来很大的便利。对于地下停车场我们完全实行业主自行出入,也就是秩序员手中不得有遥控器、岗亭不得有手动按钮。智慧停车系统的确是地下停车场比较有效的管理措施,也可以避免出现很多漏洞。同时,车辆进入地下室后如何将灯光与节能相结合是行业值得积极推进的发展方向。

雨荍轩:花园小区停车难的问题较为普遍。难就难在车位规划设计滞后,车辆发展速度惊人。智慧停车对车位少的矛盾解决确实有现实意义。但这项工作一定要有政府的支持,支持的重点是解决小区保安没有执法权的问题。只有有执法权的交警介入或是授权社区车辆管理服务站进行管理,智慧停车才能更好的发展。

宁静的黎明:现在的小区多是由很多不规范的物管公司在管理,甚至有些物管公司根本就不懂得物业管理的基本概念,比如对停车位的分配和费用的收取,并不是按照公平、公正、透明的方式进行,而是完全凭物管公司的“一己私欲”处置。部分物管公司欺软怕硬,甚至会发生暴力事件,物管公司与业主之间打斗得头破血流的事件也时常见诸报端和其他新闻之中。所以幸亏小区保安没有执法权,不然真的难以想象会出现怎样的混乱。

振太 (罗成):停车方式及停车习惯的改变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但就目前的状态来看,单靠简单的科技及物业人的热情很难应对快速发展的汽车工业。解决停车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政府的强势介入。

红色之翼:@振太 (罗成) 支持您的观点。现有社区的车位配套在规划时已经固定,如果增加车位或是改变停车方式,势必要改变或调整物业整体规划。同时涉及到的物权问题,不是靠物管企业的积极配合就能解决,所以政府部门的指导或试点示范是必须要做的工作,否则将会涉及到很多包括法律法规上的问题。例如充电桩的建设,依靠政府的支持才能解决问题。

高彦:停车问题的最主要矛盾是停车位严重不足。首选解决方式是增加车位,特别是要增加基本车位。这就需要土地,不管是向上做立体车库,还是向下做地下车库都需要土地。土地从哪里来呢?所以停车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土地问题。

(播出结束)

 

第9期直播:

2016.09.08 20:00-2016.09.09 22:00

城市沙龙第10期:敬请期待!

请扫下面二维码关注现代物业杂志微信公众号获取第10期城市沙龙预告:

        







申请席位:

        

特别鸣谢

北京安联通科技有限公司(An-link)。专业从事信息产品开发,系统集成,信息技术服务和产品代理。 安联通自主研发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至今在市场上有着良好的应用,安联通车牌识别系统采用清华大学车牌识别算法,通过嵌入式车牌识别原理高度集成,在使用过程中方便,通行快捷,识别率高等特性。安联通将在后续继续研发移动支付,云平台管理系统,让客户体验感更好,让大家出行更方便。

安联通车牌识别管理系统特点:

1.车辆进出场通过车牌识别进出,无需人员值守;

2.有效杜绝收费漏洞,避免现金流流失;

3.方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车辆通行速率;

4.有据可查,确保车辆安全;

5.增强服务质量,提升物业形象

联系人:凌先生18600751989 刘先生13520582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