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专业陷就业易招生难困境,怎样求解?
就业容易而招生困难,是物业管理行业产学两界必须面临的困境。大学教育理应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优秀的人才,但目前的社会形势下,物业管理专业招生难、毕业生转行多,物业管理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难以留住人才……物业管理企业以及开设物业管理专业课程的院校应该怎样面对当前困境?
益清(ICS) :我们先了解一下学校里面的情况,请陈教授给大家介绍一下: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物业管理专业目前的在校生总数?2015年入校的新生较2015年的毕业生数是增加还是减少?2016年计划招新生人数是多少?
陈德豪:好的!广州大学物业管理专业最早是1998年从工程管理专业分出一个专业方向。2015届毕业生是28人、2016届毕业生是34人、2017届将是24人。人数的变动原因是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大专业到3年级分方向,2017届减少的原因是2015年学校全面改为一本招生后本专业不再接受其他学校专升本的学生(前两年均有10多名专升本同学进入本专业),只在本校工程管理专业内分班(分为工程造价、物业管理、房地产三个方向),分班的结果是选择工程造价专业方向的最多,物业管理方向其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方向最少。2016年9月学校开始独立招收物业管理本科专业学生,计划是1个班45人~50人。
益清(ICS):据《现代物业》2014年第10期做的调查显示(《现代物业·新业主》2014年第10期,《2014年物业管理毕业生就业报告》。超过一半的院校本专业学生未到毕业离校时间已经或者接近全部就业,与其他专业的就业情况相比状态其实很不错。但为什么高校物业管理专业招生还如此困难,甚至有学校因招生难而取消了物业管理专业?请陈教授谈谈您的看法。
陈德豪:主要原因还是物业管理行业地位不高、社会形象不佳、得不到考生和家长的认同。其次是社会认识有偏差,过于注重眼前和短线。再次物业管理专业办学功力不够、方向也有偏差(我们自己也一样,譬如我们是跟着工程管理大专业走,针对性就不强)。
益清(ICS):谢谢陈教授!了解完学校的情况,我们也想听听行业内的声音,这个问题同样请教孙总和练博士。目前物业管理行业存在就业易招生难的问题,您觉得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孙萌萌:表面上看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实际上透露的是对物业管理行业的不认可,认为不是一个高大上的行业,大家大学志愿更意报名建筑学、土木专业,将来想可以从事地产行业。再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物业管理的不充分竞争性造成,大部分从地产公司接手,接手后只要不太差,业主赶不走,旱涝保收,所以导致行业30多年的发展历程,无论在品质、人员素质上都提升甚微。
练均华:现在就业容易是因为就业门槛低,所以很多人比较容易找到工作。校园招聘、培训难的原因是:(1)现状存在大学生对物业管理误会是社会地位低、门槛低、工资低的一份工作,对这个行业不了解,所以都不愿意去读。他们并不了解物业管理行业里面有很多从高到低的职位,比如:集团的总经理、项目的总经理、管理处的经理、不同的专业部门的负责人及基层的员工。由于他们并不理解,所以大学生都基本不愿意去读;(2)过去的20年企业发展一直很快,开发商的楼盘不断增加,从而导致物业行业严重缺人,导致企业招聘的时候,常常让人以为做这个行业并不需要大学毕业的文凭,给人错误的现象。
解决办法:邀请一些大企业的高管到校园招聘现场做职业介绍,让人知道这个行业需要专业人士从事此工作,了解物业并不仅是传统住宅,例如CBD高楼大厦、摩天大厦、shoppingmall(超级购物中心)等都是价值很高的资产,不仅盈利很高,物业管理人员工资、经营的领域、技术、器电设备也很高,需要有很资深的专业基础。所以需要有大企业去进行推广,阐明物业有很多种,并不是大家简单看到的普通住宅;做企校合作,对大学生进行培训,让大学生知道在短期(三年内)成为职业经理人不是不可能,且发展路线、薪资也会很高;邀请一些国家认证资质国际管理学会,例如CIH英国特许房屋经理学会过来宣讲,可参考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武汉大学,他们都和英国CIH建立了联系,将学校课程用来给英国学分认证,让学生在畢业后1~2年内就学会相关的专业知识,且在国际上有会员的资格。
北京CBD商圈内的所有建筑都涉及物业管理
益清(ICS):请问在香港物业管理专业有无就业易招生难这一现象?
练均华:香港情况不同。第一,香港对专业的要求很高;第二,香港有几十年的大学培训。有各种等级,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科课程。相比大陆成熟很多;第三,专业学会在香港几十年影响政府从立法到行业自管的工作,香港对专业从业人员的注册登记制度也是有促进作用;最后,香港很多大物业企业都保送员工去大学进修,招聘及提拔员工优先考虑!
益清(ICS):的确,香港的物业管理起步比较早,发展也相对成熟。孙总是物业管理行业资深顾问师,想请问孙总,就您了解,物业管理行业目前最缺少(需要人数最多的)的是哪个岗位的人员?招聘难度最大的岗位是什么?
孙萌萌:我觉得香港的物业管理人员相比大陆,地位要高挺多,因为别人的服务确实不错,所以行业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必须自己先做精彩,但现在行业的总体水平确实差强人意。就物业这样一个服务行业,紧扣服务行业的特性,我觉得操作层缺乏的是有经验的工程人员、管家;管理层缺乏的是有品质经验的人员,高管层面缺乏有大规模经营管理经验且比较高知识层面的人才。
我经常会碰到物业老总问我要品质的人员,现在受过品质专业训练如文件编写或者有检查技巧的人员,了解PDCA、WBS等管理基础知识的人太少。因为这么多年从事的是品质顾问工作,所以可能有点偏颇。
益清(ICS):也就是说您认为目前行业内缺乏的是受过专业训练或者有相关技术知识的人才。那么,就您了解物业管理专业的应届生在进入企业之后主要从事哪些工作?是否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孙萌萌:可能开始从事客服或者管家类的较多;开始都比较难满足,连排版都不会。
益清(ICS):您认为学校应该开展哪些方面的课程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请您给学校提提建议。
孙萌萌:管理的基础知识、如ISO9000、QC、5S等,物业的专业知识如房地产的基础知识、从早期介入、营销配合、承接查验等服务链的关键节点等,还有相关的法律知识,比如文件编写,锻炼的是一个人对这项工作的逻辑思维,都是工作的基础技能,都应该培训。还有服务礼仪,非常必要。管理工具日新月异、新设备层出不穷,所以学校要紧跟房地产业的发展及时更新培训的知识。
益清(ICS):陈教授是广州大学物业管理专业负责人,全国高等学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和物业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那么孙总的观点陈教授是否认同?您认为学校应该开展哪些方面的课程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陈德豪:基本认同。但是有一点要强调,本科层次及以上的教育不完全是,甚至不是以技能教育为主,越是高级资深经理人员越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领悟能力!耶鲁大学校长甚至说耶鲁以把学生培养为有具体技能为耻!
不同的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和侧重点有区别,总体来说物业管理是一个应用性专业,现在所有办学(本科)的学校都还是以培养直接就业的人才为主,人才培养的直接定位就是职业经理人(初级、中级、高级),不可能像北大、清华那样以理论领悟为主,针对考研、出国深造等进行教学。专业实一点(课程实用性、针对性要强,教师要有实务经验)、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结合紧密一点十分必要。同时也不能完全只能对岗位直接需要培养学生,通用能力(领悟、组织、协作、表达、抽象归纳、创新、自学能力等)培养也十分重要,否则学生就难以应付复杂多变的环境,难以走向高层级领导岗位。
具体课程请练总先说!
练均华:以我的了解,学校应该通过两种方式,才能达到要求:
(1)大学最好能有行业的专家来作为他们的顾问,对他们的学校课程适当地实时提示更新,比如过去30多年是住宅物业管理,现在是提升到商业的物业管理及商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各专业技术都移植到物业管理,比如O2O、互联网+。
(2)学校要做企校合作的安排,首先有专家告诉你们要做什么,那么要做这些东西就得先找企业进行实习。企业要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知道将来的物业工作是高端的。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学会相关知识,而不是待毕业了才开始学。这要让专家安排课程,给大学生提前学习。
如果课程是通过校外的专家提议,大学里面可能没有这些专家教授,可以请外面企业里的高级顾问(有学历的、社会经验丰富的),让行业来教教授。大学生们所学到的知识,毕业了就马上能满足到企业的需求。
陈德豪:本次主持制定的《全国高等学校物业管理本科专业指导性规范》加入了建筑环境参数(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噪声、照度等)的测量,测量室内污染物浓度,测试及评价影响室内热舒适的相关参数,建筑消防系统的运行及控制,房屋检测与安全诊断、房屋承接各类查验实验等内容,就是为了增加本专业学生具体的专业能力。规范也列入一些对提升专业层次、丰富专业内涵有较大帮助的新课程与内容,如引入境外普遍设置的《设施管理》课程、开设《建筑智能化系统管理》课程(加入智慧社区等章节内容),在《物业经营管理》课程中增加物业管理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相关知识,纳入互联网、大数据、社区O2O应用以及资产管理等专题内容。
建筑环境参数的测量
益清(ICS):陈教授提到了本科课程设置的不同,那么还想请问一下陈教授,广州大学在物业管理专业本科设置方面是怎么考虑的,为什么没有物管专业的研究生?
陈德豪:研究生层次不少学校早已有,只是在硕士阶段不是称为物业管理专业,我们学校的是“物业资产运营管理”,有的学校称为不动产管理。
益清(ICS):盛杰作为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代表,而且曾在物业管理企业就职,对此有亲身感受,请你给大家分享一下,你是什么时间、通过什么方式进入到物管企业工作的?
盛杰:其实在我毕业前就有过从业经历,主要分为两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大二时期。在大二时有幸进入武汉的一家知名物管公司实习,当时学校组织针对大三实习及大四毕业生进行的校招,在武汉的一家物管公司来学校做校招时,有幸结识了随行武汉市分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同事,后来通过自己联系及学校老师的举荐就作为唯一大二的学生参与到大三实习计划中。这也是第一次真正近距离接触物管企业,对今后进入物管公司建立了自信,至少相对于当时是有物业经验的。
第二个阶段是在大四。在我们那一届学校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调整,大四一整年被划为社会实践,俗称实习。大四的实习机会也是通过企业来学校进行校招面试上的,进入的是一家北京的物管公司总部,在那儿实习了一整年。毕业后也是顺利进入了这家公司。
毕业到现在,调整过一次工作单位,是进入由外资五大行之一管理的写字楼项目。而这次则是通过企业面向社会招聘,投递简历获得的工作机会。
益清(ICS):你在进入这些企业的时候基本是从事什么工作?学校里所学的专业是否有在工作中实际起作用?
盛杰:首先来讲从事的工作,也是分为三个阶段,大二、大四、毕业后。
大二在武汉实习时,一半时间是在客服部,一半是在安防部。在客服部主要是针对滚动开发楼盘进行房屋查验,发现房屋因施工过程中导致房屋产生的空鼓问题,进行记录并反馈给客服中心。在安防部门主要是站岗及巡逻,对进入的人员及车辆进行登记,并负责固定单元楼各楼栋装修情况统计与跟踪,主要是为预防各装修公司对承重墙的破坏及违规搭建等操作。
大四一整年的实习是在北京一家物管公司总部的国际业务与重大项目部门,主要和团队一起负责部门业务的招投标标书制作、项目服务方案的设计、商业项目前期规划(如参与各业态配比、动线规划……)。
毕业后一段时间的工作调整时涉及的也是在客服部门。
在学校所学的专业课程中,对于参与的物业工作确实是有着实际价值的。例如在大三所学专业课程《物业管理招投标》,在实习中就参与过多次的招投标标书的制作。很大一部分的知识都是来自于学校的开设的《物业管理招投标》的课程。当然也是由于在学校参与招投标模拟竞赛加深了投标的整个制作及投标各项流程,顺利完成标书的工作。再如《建筑识图》课程则对应的是我在实习中所经历的商业业态布局及规划。曾今和团队接管一个商业项目,需要前期做规划,就需要看大量的图纸,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商业业态的规划及动线设计,给甲方提出方案。这些都需要建筑视图能力,也是在大学学习中可以获得的。
在我们学校(长沙学院)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有很多,如: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物业管理概论与实务、物业管理法规、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营销与策划、房地产估价、物业设备管理、商业物业运营管理、物业专业英语、物业管理招投标、建筑识图、电工电子技术、公共关系,等等。
益清(ICS):据我们了解你后来没有继续在物业管理企业工作,是什么原因促使你离开?
盛杰:离开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因为以下5个方面:
1、薪资太低。在大学实习的时候是没有考虑这种问题,主要是对薪资没有概念。但是当毕业后,需要考虑住房及生活问题,物管公司给出的薪资就有点捉襟见肘。
2、工作单调。在项目上工作的内容单一,成熟的项目上更为严重。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很难在项目基层工作中得到施展,如客服,可能只是在分发报纸、前台接待等岗位轮换工作。
3、知识匮乏也无法受到关注。其实更多是感觉学习不到新的东西,无论是在项目上工作或者在总部中,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领导指导,可能靠自学基本上是比较困难的。而现实的项目中,领导对于基层而言就像一个神秘的物种。
4、等级森严。拍领导马屁,走社会的套路,可能对于刚步入社会的人来说,极其抗拒,但在项目上,如果不走好这些社会关系,可能也会被认为是能力不足的表现。为此选择耗尽青春,可能还不如选择重新来过来得痛快。
5、社会认同感低。生活中在介绍自己专业时也都得很羞涩,甚至是换一套说法“资产管理”或者是“不动产管理”,相对于“物业管理”更加高大上一些。
益清(ICS):盛杰给我们分享了亲身经历,我们也有了解到,虽然相对来说比较好就业,但是毕业一年后仍留在物业管理行业工作的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少之又少,有的学校一个班甚至只有一两个人仍留在物业管理行业。想请问孙总,您认为学校和物管企业应该怎样做才能让高校物管专业保证招生,让物管企业留住人才?
孙萌萌:从事物业行业没有太多的成就感导致很多人才流失,所以在顾问行业多年,我们帮助企业策划了很多参与性、竞争性的活动,如行业的大赛,不断创造一些学习和激励的机会给被顾问企业的员工。留住人才还要和企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文化、股权激励等都相关,挺复杂,
益清(ICS):盛杰还提到了社会认同感低的问题,请问陈教授,广州大学通过与英国特许房屋经理学会合作,学业合格毕业生即可获得英国特许房屋经理学会(CIH)初级会员资格,类似的与专业的机构开展合作,获得更高的资格,是否能为物业管理专业吸引更多生源?
陈德豪:我校物业管理专业获得英国特许屋宇经理学会(CIH)认证通过,对学生到外资和港资背景企业就职有明显的助益,对提升专业知名度和吸引力也会有一定帮助(每年专业分方向动员,我们都把这个作为宣传点),更主要的是可以加强与境外专业机构的交流(CIH每年都有针对在校生的讲座培训计划),借鉴应用CIH的人才培养标准(CIH亚太分会专门针对该专业学生制定有实务训练手册,我们会发给学生实习时和毕业后工作时遵守)。
益清(ICS):除了与英国特许房屋经理学会合作,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近几年还与哪些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合作?合作的内容有哪些?
陈德豪: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与保利物业、长城物业、广电物业、怡诚物业、港联物业、彩生活、粤华物业、金地物业、招商物业、康景物业、美的物业、屋川物业等众多大型物业服务企业均有紧密合作关系,与保利物业的合作持续性最好、最深入(每年都有学生到企业实习、就业)。
下面说的可能最具借鉴意义,我们也是刚开始做!也是逼出来的!
今年独立招生后,为了进一步吸引优秀生源,也为了更好地为企业输送优秀职业经理后备人才,我们与长城物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开办“长城物业管理创新实验班”,进入实验班的同学4年假期会获得长城物业资助到企业接受特别的职业经理人理论课程和实训环节训练(职能部门、项目现场、经理岗位轮流训练),毕业时考核通过可以直接获得长城物业见习经理岗位(2016年长城物业的见习经理岗位薪酬待遇是8~12万元,推算下来4年后实验班学生合格毕业后获得的年薪待遇不会低于10万元),我们已将签约内容附在相关招生宣传资料中,应该会对本届考生有较大吸引力(具体效果还有待9月招生结束后评估)。
做这个项目就是为了克服盛杰刚才说的问题。
益清(ICS):练博士一直致力于推动校企合作,请问练博士,英国特许房屋经理学会与学校展开合作课程是以何种形式合作、怎样形成合作的呢?
练均华:合作的形成有两种情况:
(1)CIH学会的相关负责人想在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培训做一些努力、贡献,所以就主动去找大学合作,把CIH物业管理的理念推销给大学,希望学校能通过他们的专业培训把物业管理行业的专业人士培养出来,从而提高物业管理行业的专业素质,改变这个行业的现状。例如CIH曾经找了广州大学、武汉大学等,都是CIH主动先提的合作。
(2)也有一些情况是CIH的高级学员因为在自己的企业做培训觉得接触面不够广,所以让学校把学生们直接送到自己的企业(比如万科)进行企校合作,给学生做专业培训。但是有时候不一定是找大学合作,有时也会找专业的培训机构做培训。有的大学本身不知道如何将课程安排接近这个行业标准需求,也不知道要找哪个企业,所以就直接找到了CIH,请我们为课程做指导、修改,同时把课程进行学分认证,学生也从而成为CIH会员。比如北京建筑大学,是主动找CIH合作的。
益清(ICS):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练均华:CIH跟广州大学合作没什么困难!但是其他大学就不同……
开展校企合作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很多困难是需要解决的。当CIH与大学说合作的时候,大学本来不懂这个行业,也不清楚这个合作究竟对学生有没有益处,在中国是否有认证,中国是否承认?另外还有关于认证费用的疑问。导致企校合作在推进的时候会有失败的经验、谈不成功。另外,学会要学校提供学校英语版的简介,包括老师的资历、课程简介等相关资料都要求是英语版,而有的学校对提供这些材料有一定困难。
益清(ICS):目前的企校合作更多是为了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在促进学校招生方面是否有哪些具体措施?
练均华:有。企业在招生的时候来做招生的宣讲,邀请一些在此行业成功的学生来做交流,在招生的时候作一些对这个行业的介绍,减少大学生对这个行业的误解。邀请以前毕业的成功毕业生回校宣讲也有帮助!最后,学校需要有热心的教授推行才可以持续发展,例如广州大学的陈德豪教授就是最佳的代表人物!
陈德豪:我校有专职跟进老师,吴剑平副教授全程负责,具体事务很多,需要有责任心的老师!
益清(ICS):今天的城市沙龙主题讨论到此结束,后面进行嘉宾与代表的在线互动,请大家围绕本期主题自由发言。我的主持就到这里了,谢谢各位!
成忻(监制): @练均华 @陈德豪 @ 孙萌萌 @盛杰 谢谢四位嘉宾的精彩分享!分别请问练博士、陈教授、孙总、盛杰:您认为物业管理行业招聘和留住人才,薪资和职业规划哪个更重要一些?
练均华:对本科生而言是职业规划!
陈德豪:企业本身有发展空间、相对公平的企业文化是大前提!有了这样的前提就好实施职业规划等了!
李钊老师:我认为薪资与职业规划同样重要,薪资体现的是价值,职业规划体现的是长远价值。
孙萌萌:@成忻(监制) 从企业主的角度都重要,每一步都涉及到成本和利润。可能开公司的人才会深刻体会。
盛杰:@成忻(监制) 其实在同学中我们也在讨论这样的话题,薪资和职业规划哪个更重要。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薪资其实是更靠后的,一个有对员工很好及完善的职业规划,对大学生应聘求职是极其具有诱惑力的。
文森特:请问嘉宾,现在物业行业的证书很多,包括中国大陆刚被取消的注册物业管理师的职业资格。请问和CIH的证书有何差异性和共性?@练均华
练均华:中国大陆刚被取消的注册物业管理师的职业资格是作為从业资格考慮,要实务知识。CIH的证书是个专业资格認定,需要讀書,求智识。谢谢!
严实(编辑):@陈德豪 各位请留步,请问陈教授,目前在国家教委层面对物管本科专业的学科研究和课程是否有了标准?进入到哪个阶段?
陈德豪:标准10月14~16日在天津城建大学开首届物业管理院长、系主任、骨干教师大会时发布!
黄蕾:学生需要在大学期间对企业有一定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发展方向和企业选择进行知识储备,@陈德豪 提供了非常好的典范,这也是需要学校推动的,期待看到与长城物业合作的详细资料。
王怡红:谢谢陈教授,我们期望标准快些出台!
rosy:@陈德豪,教授,我们学校来招人的都要长相好、囗才佳的,那些长相平平的职业生涯怎么办?
王怡红:不要紧,物业管理毕业生总被抢了!
大见于微:@rosy 我们学校是不让企业挑选的,直接安排给企业。
陈德豪:@rosy 确实大国有企业严重以貌取人,民营企业好一点,与多几个企业建立联系,区别推荐!王怡红教授与企业合作经验丰富,不同于珠三角地区,大家可以与她多交流!
文森特:请问@练均华 您对注册物业管理师的存在性和后续的演化有何见解?谢谢。
大见于微:物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是需要提升专业魅力。1、目前物业管理的定义就狭窄了;2、应该增加些可显示性的内容,比如大赛。
项瑞兴: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的职场新人关于物业管理专业招生难,企业留人难原因分析及对策。原因:1、学校教育滞后,教学停留在学习好多过时的理论知识,很少联系实际,枯燥乏味。致使绝大多数厌倦学习的学生更加没有心情研究自己的专业。2、企业招聘来这些对自己专业都没有兴趣和感情的学生,本身就极易转行,加之行业薪资水平低,企业又没有有效的激励政策,使许多缺乏脚踏实地、心浮气躁,却幻想功成名就的年轻后生对行业失望,加大了转行概率。对策:1、学校要配备良好的师资力量,教学中多多联系实际,聘请知名物业公司老总到学校分享,学校成立的专业社团应切实发挥作用组织有益的专业竞赛,多组织参观物业公司和物业项目,增加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培养对专业的兴趣。
2、企业要制订有效的激励政策引导初踏社会的学生产生工作的兴趣,有选择地培养有意向留在行业发展的学生。
我是职场新人有讲得不到位的地方,请各位前辈批评。
王怡红:我们在大一就与企业开办订单教育班,一流的物业企业都来谈合作。只是生源太少。
大见于微:嗯,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其实非常容易,大堆企业在排队等合作,就是学生少。
王怡红:太感谢陈教授了,物业管理行业内的雷锋!!!所以扩大招生就是当务之急!
李明华:物业管理专业就业易,坚持下来不易,很多人不在物业管理行业,已经换行业了(举例,我们班五六十人,现在也就剩不到5个人还在物业管理行业)。
黄蕾:@王怡红 具体怎么合作呢?我们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常常抱怨企业管理不规范,学不到东西,其实系里还是很认真在挑选百强知名企业。你们学生的情况如何?
王怡红:我们的学生很满意,因为合作企业是国内一流的!
A0001汪双星:建议学校把学生直接放进项目,每俩月一科,老师跟班进项目,又好学又好玩。白天上班,晚上上课
王怡红:可以考虑改革,加大实践实训课程。
大见于微:我们的学生行业停留率也在50%以上。
王怡红:必须培养物业管理专业尖子生,他们的发展是最好的招生宣传广告。
卓: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政府层面解决正确引导、立法、执行监督的问题;二、百姓解决自己高品质要求和低支付的矛盾;三、物业人解决长时间磨砺和短期回报要求意识以及物业人全面知识结构全面服务技能与单一知识的矛盾;四、教学方解决浅而广知识和识人能力培养问题,经理不是上个大学就能当的。
黄蕾:@A0001汪双星 你说得很对。教师到企业挂职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确实存在短板。现在高校进人要求博士,但是进来后教授的课程却还要接地气,很是挑战。
黄蕾:@孙萌萌 同意您对不同层面企业缺少人才的判断。我们也有一些学生毕业去了品质部,但是往往就此待在该部门,个人觉得会造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您认为是一毕业就去做品质还是至少要去项目上待上2年更合适?怎样培养品质方面的人才更合适?
魏庆:个人感觉物业管理或者设施管理有点像MBA,物业行业的MBA,设施维护、能源管理、保洁、安全、财务、空气质量等都要学。但最主要的是沟通组织协调业主租户外包服务商,针对设施维护等专项提出方案及预算,然后组织实施,注意,是组织实施。每一个与物业管理相关的细分业务都很专业,比如建筑安全与消防、防御圈、可防空间的概念,零售商业的盗窃和电子安防系统。
A0001汪双星:@姜力 专注自我价值认可,无须他人认定。
刘渝静:我能否从另一角度谈谈? 四年本科的课程安排,是以技能为主,以就业为导向吗?有没有自身素养及管理能力的课程,毕竟是本科,不是专科。
我们单位聘用高级管理人员,专业仅是基础,倒更注重其自身的素养与学习、沟通、管理能力,而其相应的薪资水平与职业价值、职业满意度也高。让他们具有自我更新及前进的能力,是本科期间所要奠定的基础。
卓:能胜任经理这一角色的最少在3年后。事实上毕业生出来很快就分层了,能干经理的是少数,可以分专业发展方向,建议学校多与企业交流。物业人需要懂理科偏文科的人。
A0001汪双星:@刘渝静 专业设置中有物业管理心理学吗?
刘渝静:@A1汪双星 我不是学校方,我是企业方。倒是非常同意设置心理学,做服务业的,内心要强大的同时,还要通晓他人的心理。
成忻(监制):有一个问题是值得思考的,不知大家如何看?
《现代物业》在跟一些物业管理企业做调研访问时,有知名物业企业的老总呼吁这么一个问题:“通过校企合作是物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源培养的方式和渠道之一。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员工年轻而且有潜质,劣势在于年轻的员工没有生活阅历,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是有很大的问题的。同时比较担心的问题就是现在人力人才的稀缺,人力稀缺导致的用工成本上涨,这个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人力资源的紧张,带来的就是行业人力资源竞争的无序,进而带来人才维护和招聘成本越来越大。反过来,和金融、IT、教育行业相比,物业企业管理层的人员薪资已经非常高了,但是所对应的人的素质是跟不上的。这是作为高层管理者非常痛苦的地方,刚刚培育的人,认为他的能力还差一大截,但是因为顶着某物业大佬品牌的光环,外面的人就来挖,挖走之后职位也升了、薪资也升了。但是这对他来说并不是完美的结果,因为我们发现公司内部对他的评价是他还没有完全成长。我们发现很多我们流失了的同事,还是在不断地跳槽。因为他们很年轻,没有对职业或者择业的风险有科学的认知。他可能只是看到了我的职位和薪资,但是当你拿了很高的薪资但是胜任不了的时候,老板不满意自己也不满意就导致了不断的流动,这个现象是行业来看是非常堪忧的。我给高层管理者几十万的薪酬,我觉得他有思想,是一个思想者,是一个策划者和运营者的角色,我认为这个可以接受。但是很多年轻人在基础岗位做了没几年,但是出去之后就胆子很大开出很高的年薪要求。我认为行业应该把这个不好的风气杀下去,否则管理团队心浮气躁,企业成本会越来越高,对客服务也会不稳定。”
魏庆:如果从专业定位就不正确,那么课程设置、学生对行业的认可就无从谈起,没有技术含量,薪酬也就没有吸引力。
A0001汪双星:比如给一个课题:12小时制的保安岗,如何保持优质状态且心情愉快?
黄蕾:个人有一个感触,这几年行业高速发展,专业人才缺乏,一些毕业生在毕业2、3年后就被提拔到项目主任层面,从长远看是非常不利于学生个人成长的,因为但凡遇到一些大场面,可能就HOLD不住。给个人的职业生涯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是就学生而言,一旦有机会不去又可惜。更多学生是没有项目实际管理经验,就直接去了市场部与甲方接触,或者进了总部。到后面头衔是逐步走高,但是能力没有获得提升,因为基础不扎实。
成忻(监制):@A0001汪双星 @严实(编辑) 改变保安的称呼?据了解有物业公司将客服、保安、保洁等统一称呼为“业主生活顾问”,让员工就会产生幸福感、价值感。先从工作称呼上进行改变,工作内容再进行改进,是否也是从心理学角度加以提升?
A0001汪双星:@成忻(监制) 不错的建议,标本兼治。
孙萌萌:业主生活顾问,很温馨,行业的问题是很多本应该做好的事情都没做好,再套上一个生活顾问,不知能否承受?
成忻(监制):这样也是吸引学生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改变方式之一,学生应聘的不是保安、客服,就像先前@盛杰 所讲的,对外介绍自己的职业时也很有面子。
项瑞兴:@成忻(监制) 名称一换,马上感觉高大上了。
洋葱:各位能帮忙推荐环境管理方面的教材吗?目前使用的教材还是不合心。
泓玉师傅:@洋葱 目前物业管理教科书中环境管理写的比较泛泛,缺乏专业性。技能和管理应该分开,且应单独分开。
大见于微:环境管理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值得商榷,环境管理作为一章节的内容就可以了,行业在专业化发展,物业管理涉及的面太大了,大而全是不适合学生的。
孙萌萌:环境管理很重要,尤其是中国的环保,节能降耗都属于环保范畴。
大见于微:各种外包,物业专业的学生不可能面面俱到,了解一下就可以。
孙萌萌:房地产还下分设计、土木、机电、营销等专业,物业为什么不能细分?物业缺乏的就是极具专业类的人才!
大见于微:对企业来说,学生最好什么都会,对学生来说,环境、绿化、保洁、保安了解一下就可以了。我们开了2个专业,物业方向和设备方向,再细分还有别的专业:园林专业、园艺专业、设备专业、PA……英国的管家和国内的物业管家不是一样的,完全不同的2个专业。
魏庆:什么是环境管理?垃圾清运、绿化、空气质量?还是保洁?清洁涉及的范围又包括特殊空间、特殊表面、特殊设备,建筑环境是指温度、湿度、照明、空气质量等指标构成的大环境,各自自成细分领域,很专业的。
大见于微:基本上能外包的都外包了,剩下的才是物业专业该干的。
魏庆:是的,协调业主、租户、外包服务商,制订运营计划和费用预算,提出解决方案,才是物业管理的本质。有点像管家,其实还是管理的那点东西,组织计划协调沟通。围绕建筑维护构建建筑用途下合适的建筑环境,降低运行费用,延长建筑寿命。
振太(罗成):看了一晚上大家的讨论,感触很深。我们更多的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如何开课、如何招生、如何就业,少有从受众的角度去分析,我们的受众为何需要物业管理这个专业培养出来学生?这些专业出来的学生是我们受众所要的吗?如果不能对接,那么我们为何要花那么多金钱及时间去培养没有卖点的学生?
物业管理不应该用“曲高和寡”来解释,它是由社会各综合性科目组织,从事这一行业的毕业生,不一定要来自单一的“物业管理”专业。总是引用香港及境外的一些物业管理行业做对比,其实是无解的。国情不同,背后的社会支援不同。如新加坡的物管企业,客服人员不会把精力放在收物业管理费上,而我们的宾服的主要精力在哪呢?教科书上有这样的对比吗?又比如,在中国房产公司的许多高管都来自于房地产专业毕业生,但欧洲却是以金融专业为主。所以,国情的不同,对我们学校的专业设立借鉴不是只看表面搬照,而是找合适我们的精华,借鉴。
percy.zhao:@振太 (罗成) 同意!我常说物业管理服务是最社会化的行业,因为客户是当地的,员工是当地的,政策法规很多也是当地的。物业管理与当地经济发展、人文和文明状况息息相关,这在国际和国内都一样。事实上对比日本的物业管理与国内实际情况,很多并没有参照性。我的日本同事说国内的物业管理人员比日本辛苦得多,有能力得多。许多在他们看来不是问题的在我们这里都成了问题。
振太(罗成):现在院校培养出的专业学生,不单单是物业管理专业,许多专业一是教科书内容已经落,二是太讲“专业” 学生不是手高眼低,就是志大低能。其实这才是许多院校要反醒的。
@percy.zhao 是的,早年我在梁振英测量师行的时,我们香港项目里的保安 如果晚班值勤时睡觉,被查到后是要座班房的!这个在内地有哪个地区是这样的?我们自以为是地把许多外来文化及“能力”夸大了,这样不好。
percy.zhao:@振太(罗成) 严重同意!
党小峰(锋)郑州 研究员:@振太(罗成) 赞成!
percy.zhao:我们太强调服务,太看重外表了,物业管理的核心价值反而很少公众知道和赞成,这样把我们自己也将带入死胡同。
李钊老师:眼高手低、志大低能,是我们现在教育的通病。一是教育的思维方式不能让学员举一反三和创新性的思考;二是教材落伍,即使新编教材也是东抄西拼,与实际无法结合。
黄蕾:@振太(罗成) 您说得很对,尤其对于本科生而言,我们现在也在研讨那么多经济管理类的理论课上完后,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影响。
党小峰(锋)郑州 研究员:行业定位、价值和社会关系、市场主体边界都没搞清楚,理论支撑缺乏、政策乏力、实操及监管错位、行业评价各异等,行业吸引力弱,人才吸引力差……种种问题其根源是市场化发育过程中的乱象。
振太(罗成):前些年电视里看过一次南北区域对学习的一种观点,当时,北派以为只要我一贯制学历到了,至于以前学或不学重要吗?(也就是讲,我已经北大本科生了,还需要学好吗?) 南派以为,我们许多以前都是小企业,少时学习不多,所以以后一生都必须学习,唯有不断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保障已得之幸福不会被破灭。现在,我想虽然南北二派的思想已经融合了许多,但还是有许多思想僵化的。
@黄蕾 黄老师,其实政治经济学中的许多理论对企业发展都是实质性的指导的,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剩余价值或是扩大再生产,许多企业学这学那的过程中,把最重要、最基本的东西都放了,也不知道在学些啥!老师及学生关心的首要事是,毕业后的学生一年能有多少收入。未授之,先欲取之!
A豪庭:关于就业易招生难我们先分析原因再支招:1、行业地位决定行业招生率。招生难不外乎与行业在社会上地位有关,我们专业人士认为物业服务千家万户是物业的职能,是件快乐的事,而行外人士不乏一部分人潜意识还停留在物业是看大门、打扫卫生的观念,认为门槛太低。2、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物业招生难的又一方面因素,都想让孩子报个好专业,以后有个铁饭碗的传统观念很改变。3、物业公司招聘毕业生定位不清或定岗难,导致物业专业毕业生择岗难、薪酬低、前景未知。4、毕业生阅历浅,眼高手低,无长久性很容易被企业淘汰,导致一部分毕业生感觉物业专科学历无含金量影响招生人数。
因此改变招生难现行办法如下:1、物业与房地产开发和营销捆绑教学,扩大毕业生就业门路,引导物业专业学科被传播、被重视。2、物业管理企业招聘人员对专业人员有明确的定岗、定薪和晋升制度,使物业专科毕业生从招聘看到专业的优势和前途。3、学校在教学方法上要理论结合实践,严格落实实习后的专项综合能力考核,同时特聘物业企业实战专家兼职教师走进课堂与学生互动。总之,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物业认知程度、良好的服务心态决定了毕业生的含金量。逐渐毕业生在物业企业地位的稳定、晋升和录用率就使门外的学生纷纷报考物业专业。
英哥:无论你把物业管理说成高情商也好,综合技能高也好,其实从本人从业20多年来看,说实在的,物业管理社会地位并不高,关键是不可能挣大钱,只能作为一个普通的行业解决就业,但作为一个普通的行业,它却又啰啰嗦嗦,备受指责而缺少满足感。再看目前的现状,大部分从业人员,甚至是管理人员都是非专业的,很多管理人员是从保安提拔上来的,给人感觉就是准入门槛低,还不行成一个学科专业。所以我认为,目前状态下物业管理的人才(或人员)流失量大是很难避免的,但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大,物业管理始终是存在,慢慢地,它在专业学科和人员就业上终将会常态化。我也为从业物业管理超过十年以上的人表示崇高的敬意!
卓:我这里还有初中文化但情商高的人,比大学生好用,只是碰到深问题时总觉得差口气!呵呵,我还是想要大学生的,只是他们大多数让我用之不爽弃之可惜。
英哥:虽然不惟学历至上,但反映一个行业的专业化程度高不高,它最大的表现就是学历要求高不高。
振太(罗成):学历不是人生的终点,只是人生起步过程中的一个支点。但是没有文化的支持,死做最终的结果却是没有基础的大厦。如果引导员工学习文化,却是一个大课题。我以前给我们员工布道时,常说的一句:希望你们在听了我分享之后,能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出门以后马上就动。但事实上,许多培训老师或是带队经理们的课或分享是什么状况呢?听不进、想不到,出门之后还能有效的动吗?当然,也有听听能激动(共鸣)、想想也能感动,但是出了门后一动不动,甚至给你来个反动力的。
在社会上生存哪件事不需要情商高?之前有一个业内大佬问我学院里如何对物业管理专业招生的事。我说了句心里话:还是取消这个专业吧, 建议在金融专业或是房地产专业、中文专业,或是其他某某专业里加入客户服务科目、综合治安管理、消防管理、园林、心理学等科目。这样的毕业生才更有市场竞争力,如果他毕业了真的想从事物业管理,那么他也会更定心。
英哥:我也这么认为,如果把物业管理作为单一的学科专业,那对学生是不负责。
振太(罗成):同时我也问了那位大佬:一般学院里的物业管理专业的老师或是教授在那所院校里的地位如何?
英哥:君看周边,专业对口并留得住人的还是建筑技术人员,其他很多行业都是学非所用,留下的都不一定是本专业的。所以我觉得本期沙龙的话题,大家不必过多担心。
远航:自从我校开展物业管理专业并实行校企合作以来,学生对于行业的认同度增加,专业对口率迅速提高,行业留存率也显著提高,而其他专业的学生对这个行业认同度很低,如果想发展行业推动行业人才是必须的,没有专业人才很难推动行业发展。
(播出结束)
第4期直播:
2016.06.28 20:00-2016.06.30 11:20
第5期预告:
2016.07.12. 20:00 敬请期待!
申请席位:
微信号15811484794;
微信号270737753;
微信号18301318318。